这首诗写于韦应物离开广陵(今江苏扬州)回洛阳去的途中。韦应物曾客游广陵,元大(大是排行,其人名字已不可考)是他在广陵的朋友,诗中用“亲爱”相称,可见彼此感情颇深。公元763年(代宗广德元年),韦氏被任命为洛阳丞,在乘船离开广陵赴任洛阳的时候,对元大校书非常怀念,于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
推荐古诗: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戏笔(野菊荒苔各铸钱)、
临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
自励二首(平生最恶牢骚语)、
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
临江仙(忘却成都来十载)、
西江月(点点楼头细雨)、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
钟山即事(涧水无声绕竹流)
推荐诗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柳絮风轻,梨花雨细、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危相易 易:变易,转变。平安与危难互为因果,相互转换。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哼不哈 不言语,该说而不说。
- 不近人情 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可言状 言:说;状:描绘。无法用言语形容。
- 不蔓不枝 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