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评语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八十则评语

第八十则评语

查看第八十则全诗

  孔子在《论语•子罕》篇中说子路为人慷慨尚义,子路穿着破旧的袍子,和穿了皮袍的富贵中人站在一起时,他没有一点儿自卑感,丝毫不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这种气魄不容易养成,必须要有真正的学问和气度才行。因此,孔子引用《诗经》邶风雄雉章中的两句话称赞子路,也告诉我们子路为什么能做到,就是这四个字:“不忮不求”。

  大家都知道“不求”——凡事都无所求。什么是“不忮”呢?以现代的观念来解释,就是内心一片坦荡。你地位高、有钱,但是你是人,我也是人,并没有把功名富贵和贫同之间分等,都一样看得很平淡,自然不会因忌妒而陷害别人了。以此待人处世,“何用不藏”?怎么会做出不好的事情来呢?哪里会行不通呢?有这种心理,自然就气度高远。所以说培养气质,不是外表的服饰可以培养出来的,要在内心具备这种修养,才是一个坦荡的君子。因此,一个人不忮不求,才能见出他内心的光明心境。

  孟子谈到如何培养浩然之气时,曾经举了一个例子:宋国有个人忧愁他的禾功不长大,就把苗根拔高起来。他精疲力竭地回到家里,告诉家人说:“今天累死了,不过,我也帮助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去一看,那些稻苗都已经枯稿了。

  这就是“揠苗助长”的故事。孟子利用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一般人养气,不像宋人那样帮助禾苗生长的实在很少。有的人认为养气没有益处而丢开它,这就等于种田却不替苗耘草,最后仍然得不到效果一样。有的人养气未成,却硬要帮助它速成,这就和拔苗助长一样了,不但没有益处,反而害了它。因此,想涵养我们那股浩然之气,千万不要忘记把聚集道义当作一件事,更不要忘记记它自然生长。也不要因为它不够充足,就想助长它。因为这浩然的正气,是集聚平时所为的一切道义,从内在发生出来的,并不是在外面窃取一两件偶然合于道义的行为就能得到的。所以说“勿忘勿助”是形容涵养的功夫。

推荐古诗: 上阳白发人野老题齐安城楼听颖师弹琴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题菊花题兴化寺园亭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宫辞喜迁莺(晓月堕)

推荐诗句: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西风梧井叶先愁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头如新  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
  • 倍道而进  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前进。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比肩齐声  比喻地位、声望相等或相近。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屏气敛息  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止住了呼吸。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补过拾遗  拾遗:纠正帝王的过失。填补、纠正帝王的过失。也指匡正、改掉自己的过失、缺点。
  • 不差毫发  毫、发:都是古代的长度名,十毫为发,十发为厘,形容细微。形容一点儿也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