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句子大全

孝道名言 关于孝道的名言警句

孝道名言 关于孝道的名言警句:

1、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2、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3、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孔子

4、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5、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6、百善孝为先

7、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8、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9、忤逆不孝矣,三世果报然。——《劝孝歌》

10、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11、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格言集锦》

12、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劝孝歌》

13、小孝恭礼敬中孝义忠信大孝仁天下。

14、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15、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16、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名贤集》

1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18、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 

19、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讯

20、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宋〗何铸

21、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格言集锦》

22、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出自《劝报亲恩篇》。注释: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23、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24、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后汉书》

25、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劝孝歌》

26、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经》

27、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字严

28、子孝父心宽。——〖宋〗陈元靓

29、永言孝思,思孝惟则。——《孟子》

30、深恩未报惭为子,浅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锦》

相关句子: 12种语言说“我爱你”甜蜜的情话语句:有你在身边 风都超级甜附耳过来,我说情话给你听一句心坎的甜蜜情话:遇见你 就是枯木逢春三行情话 送给所有不会表达爱的人小情话:如果没有遇见你 我怎么知道爱一个人的感觉情话:你是我满满余生里斩钉截铁的梦想王小波的情话撩人的句子 句子炒鸡甜超甜的撩男友的套路

标签:孝道名言警句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傲慢不逊  逊:谦逊。态度高傲自大,对人不讲谦让。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半斤八两  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比物此志  比物:比类,比喻;志:心意。指用事物行为来寄托、表达自己的心意。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逞之徒  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