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查成语 >

表示精要的成语大全及解释

表示精要的成语大全及解释

简介

精要表示是一种言辞表达,那么关于精要的成语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了关于精要的成语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头头是道

解释

本为佛家语,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

出处

《续传灯录·慧力洞源禅师》:“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

例子

再看他后面讲那汽机的做法用法,头头是道,语语内行。(清·姬文《市声》第十三回)

绳墨之言

解释

可以作为准绳、合乎道德圣智的言论。

切中时弊

解释

切:切合;中:恰好对上;弊:害处。指发表的言论正好击中当时社会的弊病。

出处

宋 苏舜钦《诣匦疏 景祐五年》:“旬余日来,闻颇有言事者,其间岂无切中时弊,而绝不闻朝廷从而行之。”

例子

这些杂文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中时弊而又短小精炼、妙趣横生、富有寓意,博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支持。(丁一岚《不单是为了纪念》)

切中时病

解释

切切合;中恰好对上;病害处。指发表的言论正好击中当时社会的弊病。

出处

宋·龚明之《中吴纪闻·王彦光》彦光时主丽水簿,慨然上疏陈十弊,皆切中时病。”

妙语连珠

解释

连珠:串珠。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54章:“他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常常使众人大饱耳福。”

例子

他妙语连珠地发言让大家捧腹大笑。

妙言要道

解释

妙:神妙,深微;要:重要,中肯。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出处

汉·枚乘《七发》:“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

例子

宜听妙言要道,以疏神导体。(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藩国之文术》)

金石良言

解释

象黄金宝石那样珍贵的话语。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例子

叔公教你的,都是金石良言,务必一一记了,不可有负栽培。★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九回

金石之言

解释

象黄金宝石那样珍贵的话语。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例子

兄长金石之言,小弟当铭刻肺腑。★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一回

金玉良言

解释

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例子

老哥哥教导的话,句句是金玉良言。(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

击玉敲金

解释

如金玉被撞击而发出的声音。形容言辞铿然有声,正确无误。

出处

明·杨慎《洞天玄记》第一折兄弟也,不知师傅所言,句句斩钉截铁,言言击玉敲金。”

金玉之言

解释

金玉:黄金和美玉。象黄金美玉那样珍贵的话语。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例子

恩相金玉之言,某当终身佩铭。★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

好语似珠

解释

指诗文中警句妙语很多。

出处

宋·苏轼《次韵答子由》好语似珠穿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

谠言直声

解释

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出处

唐·白居易《唐河南元府君夫人墓志铭序》:“(元稹)由校书郎拜左拾遗,不数月,谠言直声动于朝廷。”

谠言嘉论

解释

公正、正直而有说服力的言论。

出处

《元史·张孔孙传》孔孙素以文学名,且善琴,工画山水竹石,而骑射尤精,及其立朝,谠言嘉论,有可观者,士论服之。”

崇论宏议

解释

崇:高;宏:大。指高明宏大越的议论或见解。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传》:“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

例子

但高老夫子却不很能发表什么崇论宏议。★鲁迅《彷徨·高老夫子》

持平之论

解释

持平:主持公道,没有偏向。指公正的意见。也指折中、调和的话。

出处

《汉书·杜延年传》:“延年论议持平。”

例子

此乃做书人持平之论;若是一概抹杀,便不成为恕道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

崇论闳议

解释

崇:高;闳:宏大。指高明卓越的议论。

出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

例子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53回:“还有一篇崇论闳议的大文,乃是比部郎中王朴所作。”

辞微旨远

解释

辞文词,言词。微隐蔽,精深。旨意思,目的。言词隐微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出处

《梁书·刘之遴传》省所撰《春秋》义,比事论书,辞微旨远。”

词严义正

解释

词:言词,语言;严:严谨;义:道理;正:纯正。指言辞严厉,道理纯正。

出处

元·黄溍《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文国公谥武宣刘公神道碑》:“为之开陈祸福,词严义正,累数千言。”

例子

这真可谓‘词严义正’。所举的群小,也都确定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九》

辞严义正

解释

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出处

宋·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例子

所不同的,只是他总有一面辞严义正的军旗,还有一条尤其义正辞言的逃路。(鲁迅《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

不易之论

解释

易:改变。不可更改的言论。形容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

出处

宋·惠洪《冷斋夜话》卷一○:“成周三代之际,圣人多生儒中,两汉以下圣人多生佛中,此不易之论也。”

例子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确是不易之论。

不刊之论

解释

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出处

汉·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

例子

故曰:民智者,富强之原。此悬诸日月不刊之论也。(严复《原强》)

至理名言

解释

至:最;名:有名声的。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论。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俗语云‘揭债要忍,还债要狠。’这两句话不是圣经传贤,却是至理名言。”

例子

“你不自轻自贱,人家就不能看轻你”。这话倒说得不错,这也是至理名言。(老舍《鼓书艺人》十二)

掷地有声

解释

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

出处

《晋书·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例子

王朔《许爷》:“许立宇便两眼发亮,闪出异彩,说资本家那句话时掷地有声,明显带有某种快感。”

字字珠玑

解释

珠玑珠子。每个字都像珍珠一样。比喻说话、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任凭是篇篇锦绣,字字珠玑,会不上一名进士。”

要言妙道

解释

要:重要,中肯;妙:神妙,深微。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出处

汉·枚乘《七发》:“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

例子

宋·辛弃疾《六州歌头》词:“有要言妙道,往问北山愚。”

言之有物

解释

物:内容。文章或讲话有具体内容。

出处

《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例子

惟首两句笼罩全篇,末句总结大意,不必言之有物。(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回)

言为心声

解释

言语是思想的反映,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

出处

汉·扬雄《法言·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例子

言为心声,从一个人平时的言谈之中,就可以了解他的思想状况。

言简意赅

解释

赅:完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出处

宋 张端义《贵耳集》上卷:“言简理尽,遂成王言。”

例子

我们作文应该言简意赅,不要拖泥带水。

要言不烦

解释

要:简要;烦:烦琐。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出处

《三国志·魏书·管辂传》:“晏含笑而赞之曰:‘可谓要言不烦也。’”

例子

是的,那——《中国国粹义务论》,真真要言不烦,百读不厌!(鲁迅《彷徨·高老夫子》)

言必有中

解释

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出处

《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例子

她这个人虽不是能言善辩,但言必有中。

药石之言

解释

药石:治病的药物和砭石,泛指药物。比喻劝人改过的话。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孙曰:‘季孙之爱我,疾疢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美疢不如恶石。’”

例子

高季辅尝谏时政得失,太宗特赐钟一剂日:“进药石之言,故以药石相报。”(宋·孔平仲《续世说·直谏》)

言必有据

解释

说话一定要有根据。

出处

鲁迅《序言》:“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讥为‘教授小说’,其实是很难组织之作。”

例子

他说话大都言必有据,没有根据或无凭无据的话他从来不说。

一语破的

解释

的:箭靶的中心。一句话就说中要害。

出处

唐 李欣《放歌行答从弟墨卿》:“吾家令弟才不羁,五言破的人共推。”

例子

倒是“忠孝不能两全”真正一语破的了。(闻一多《家庭主义与民族主义》)

言之有理

解释

说的话有道理。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八回:“陈老道:‘言之有理。’”

例子

郭澄清《大刀记》第11章:“大婶觉得永生言之有理,点了点头。”

一针见血

解释

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郭玉传》:“一针即瘥。”

例子

这不是把我们的毛病讲得一针见血么?不错,党八股中中国有,外国也有,可见是通病。(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一言九鼎

解释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出处

《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例子

你若是专家或者要人,一言九鼎,那自当别论。(朱自清《很好》)

一语道破

解释

道:说;破:揭穿。一句话就说穿了。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但这位姑娘,可不是一句话了事的人,此刻要一语道破,必弄到满盘皆空。”

例子

老王是个爽快人,他不顾旁人眼色,一语道破玄机。

由衷之言

解释

衷:内心。出自内心的话。

出处

清·恽敬《辨微论》:“曹操之令,皆由中之言也。”

例子

(1)听了她的由衷之言,我的心良久不能平静。(2)我知道她的每句话,都是由衷之言,我被深深地打动了。

有的放矢

解释

的:箭靶子;矢:箭。放箭要对准靶子。比喻说话做事有针对性。

出处

宋 叶适《水心别集》:“论立于此,若射之有的也,或百步之外,或五十步之外,的必先立,然后扶弓注矢以从之。”

例子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怎样互相联系呢?拿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有的放矢”。(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

言之成理

解释

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出处

《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例子

虽然仁人们未必肯用,但我还可以言之成理。(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一言千金

解释

一句话价值千金。常用以形容所言之富有价值。

出处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纪策考》:“故无往不复,何德不报,渔者一言千金归焉。”

例子

翁笑,促子离席,使拜媪曰:‘一言千金矣!’★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嫦娥》

一言兴邦

解释

指一句话可以兴国。

出处

《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唐·刘禹鍚《唐故相国李公集纪》:“古所谓一言兴邦者,信哉!”

例子

元礼首议太真、国忠辈,近乎一言兴邦,宜得此语。★宋·许顗《许彦周诗话》

义正辞严

解释

义:道理;辞:言辞。理由正当充足,措词严正有力。

出处

宋·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例子

魏竹冈拆开看时,不料上面写的甚是义正辞严。(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

语妙绝伦

解释

指言语精妙,无与伦比。

微言大义

解释

微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出处

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书》:“及夫子殁而微言绝,七十子卒而大义乖。”《汉书·艺文志》:“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例子

他们解经,只重微言大义;而所谓微言大义,其实只是他们自己的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朱自清《经典常谈·尚书第三》)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囊萤映雪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开天辟地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各自为政-《左传》中的成语故事形容意外的成语

标签:

热门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 安家乐业  犹安居乐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 八斗之才  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白首穷经  直至年纪老了还在钻研经籍,犹言活到老,学到老。
  • 半截入土  截:段。半段身子埋入土内。比喻人在世不久了。
  • 倍日并行  日夜赶路。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博士买驴  博士:古时官名。博士买了一头驴子,写了三纸契约,没有一个“驴”字。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而说不到点子上。
  • 博硕肥腯  博硕:形状大;腯:音‘途’,肥壮。指六畜肥壮。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负众望  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