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隋堤——隋炀帝时开通济渠,沿渠筑堤,后人称“隋堤”。据唐韩偓《开河记》载:“隋大业年间,开汴河,筑堤自大梁至灌口,龙舟所过,香闻百里。炀帝诏造大船,泛江沿淮而下,于是吴越间取民间女,年十五六岁者五百人,谓之殿脚女,每船用彩缆十条,每条用殿脚女十人,嫩羊十口,令殿脚女与羊相间而行牵之。”⑵汴河——又称“汴水”、“汴渠”,河道屡变,隋以后,在河南商丘县南,向东南流,入安徽省境,经宿县、灵壁、泗县入淮河。隋炀帝往江都,经此河。今已废。⑶“龙舟”二句——龙舟凤舸散发着木兰的芳香,鲜艳的彩帆乘风前进。龙舟:船饰为龙状。《穆天子传》“天子乘龙舟鸟舟,浮于大沼。”凤舸(gě格上声):饰为凤凰形的大船。木兰:树名,指舟以木兰树制成,故香。⑷“因梦”二句——传说隋炀帝梦游江南,于是决定泛舟去江都看琼花。流苏:丝缕下垂的装饰物,用于车马、帐幕等物上。《后汉书·舆服志上》:“大行载车,其饰如金根车..垂五采析羽流苏。”王维《扶南曲歌词》:“翠羽流苏帐。”羽葆:仪仗中的华盖,用鸟羽连缀制成。《资治通鉴·隋纪四》炀帝“又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自山阳(今淮安)至杨子(今仪征)入江,渠广四十步,渠旁皆筑御道,树以柳,自长安至江都(今扬州),置离宫四十余所。庚申,遣黄门侍郎王弘等往江南造龙舟及杂船数万艘。”又“上行幸江都,发显仁宫,王弘遣龙舟奉迎。乙巳,上御小朱航,自漕渠出洛口。龙舟四重,高四十五尺,长二百丈,上重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二重有百二十房,皆饰以金玉,下重内侍处之。皇后乘翔螭舟,制度差小,而装饰无异。别有浮景九艘,三重,皆水殿也。又有漾彩、朱鸟、苍螭、白虎、玄武、飞羽、青凫、陵波、五楼、道场、玄坛、板翕、黄篾数千艘,后宫、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蕃客乘之,及载内外百司供奉之物。共用挽船士八万余人,其挽漾彩以上者九千余人,谓之殿脚,皆以锦彩为袍,又有平乘、青龙、艨艟、艚艟、八櫂、艇舸等数千艘,并十二卫兵乘之,并载兵器帐幕,兵士自引,不给夫。舳舻相接二百余里,照耀川陆,骑兵翊两岸而行,旌旗蔽野。所过州县,五百里内皆令献食,多者一州至百舆,极水陆珍奇:后宫厌饫,将发之际,多弃埋之。”以上是隋炀帝游江南的情况,可见其穷奢极欲到何等地步。⑸“笙歌”二句——意思是欢乐的音乐声未完,大乱就降临了,落得家破国亡的惨局。笙歌:泛指音乐,这里指欢乐的场面。横流:水不顺道而流,这里暗喻天下大乱。
推荐古诗:
前有樽酒行二首其一、
义鹘行、
曲江对酒、
清明、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游子吟、
栾家濑、
上太行(西风落日草斑斑)、
自励二首(平生最恶牢骚语)
推荐诗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按捺不住 按捺:压抑,忍耐。心里急燥,克制不住。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嗷嗷待哺 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食。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形容受饥饿的悲惨情景。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于盘石 象盘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安定稳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新领异 指创立新意,提出独特的见解。
- 北叟失马 比喻祸福没有一定。
- 倍日并行 日夜赶路。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补阙灯檠 阙:缺;灯檠:灯架。没有灯架,用人充作灯架。旧时讽刺男人惧内。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