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乍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沈括看问题很精细,常有自己独特精辟的见解。比如,在开封的相国寺里有一幅壁画,画着一个管弦乐队在演奏。有人看了以后,说画家画错了:当管乐演奏者在吹“四”字音的时候,那个弹琵琶的居然与大家不合调,手指不是在拨“四”字音所在的上弦,却是在掩着下弦。沈括看了后却认为画家很高明,深知音乐。他说:弦乐跟管乐不同。演奏管乐时,手指头按在什么音,就发出什么音,是同时的。演奏琵琶则不同,只有当手指拨弦之后,才会发音,动作是早于声音。正因为这样,当管乐演奏者在吹“四”字音的时候,弹琵琶的人的手指看上去不在弹“四”字音。
朱彧在《萍洲可谈》的记载,沈括前后有二任妻子,第二任是淮南转张刍之女,张氏骄蛮凶悍,平时常虐待沈括,将胡须连皮带肉扯将下来,儿女们抱头痛哭,跪求张氏息怒;又驱逐元配之子,年年状告其父子。但是张氏去世后,沈括竟郁郁寡欢,过扬子江时,一度跳水寻短,并于隔年去世。
推荐古诗: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题桃花夫人庙、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田园乐七首(桃红复含宿雨)、
满江红(又捱过、几番秋色)、
己亥杂诗(一十三度溪花红)、
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
菩萨蛮(柳庭风静人眠昼)、
沁园春(情若连环)
推荐诗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昂昂自若 昂昂:气概昂扬,大模大样;自若:象平常一样。形容无所顾虑,从容自如。
- 熬枯受淡 指忍受清苦的生活。
-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屏声息气 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形容恭敬畏惧的神态。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即不离 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