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与温州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陶宏景与温州

陶宏景与温州

查看陶宏景全诗

  被称为“山中宰相”的南朝陶弘景,曾隐居永嘉楠溪和瑞陶山多年,留下不少遗迹和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属南京市)人。一生经历南朝宋、齐、梁三个朝代,是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医家。他出生于书香家庭。祖父陶隆,为王府参军,父亲陶贞,曾任孝昌县令。弘景小时即表现奇特,四五岁就用荻干作笔在灰中学字,十岁开始研读葛洪的<神仙传>。他父亲是被妾害死的,因此他终身不娶妻。读书破万卷,善琴棋,工草隶,通晓历代典章制度,不到20岁,召为南朝宋末诸王侍读。齐武帝永明十年(492),脱朝服挂神武门,辞官归隐茅山(今镇江市句容县)徘徊于山水之间,以听松涛、吟咏为乐,自号华阳陶隐居。沈约为东阳郡太守时,慕名多次寄信相邀,都不赴约。

  萧衍平建康(今南京),兵至新林,正是齐梁禅代之际,陶弘景派弟子取小道上表迎候,引用图谶,认为天下必归梁。梁武帝萧衍即位后,对他恩宠有加,每逢吉凶未卜或军国大事都要先问陶弘景,书信来往不绝,时人称他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笃信老庄哲学和葛洪神仙理论体系,遍游名山大川,到处寻求灵异。齐武帝永明十一年(493)后东行浙越,至会稽大洪山,谒居士类慧明;到余姚太平山,谒居士杜京产;又到始宁(上虞)*山,谒法师钟义山;到始丰天台山,谒诸僧及诸宿旧道士,并得真人遗迹十余卷。对以往的葛洪金丹教,杨义的《上清》经篆道教以及陆修静的南天师道进行总结和改革,开创了有深远影响的道教茅山宗。他主张佛道双修,儒释道三教调和兼容并包,曾说“万物森罗,不离两仪,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茅山长沙馆碑》)。在养生问题上主张形神双修,养性与炼形并重。一生勤于著述,对阴阳、五行、风角、星算山川、方物、医术、本草无不通晓,他也从事金丹烧炼。著作甚多。纂《真浩》、《隐诀》,注《老子》等书二百余卷。

  康熙《温州府志》载:“陶弘景栖茅山,一日梦人告曰,欲求还丹,三永之间。知是永嘉,永宁、永康、遂人摘溪青嶂山修道”。乾隆《温州府志》、光绪《永嘉县志》均有述及陶弘景在天下第十二福地大若岩,将广泛搜集到的杨、许三君(杨义、许谧、许*)的遗迹,进行整理,编撰成道教最著名的经典《真诘》7篇20卷,故大若岩又名真诰岩。

  陶弘景在《答谢中书(谢征)书》所描绘的“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耸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过去人们以为这是陶氏写茅山的景色。现经查考,谢灵运的游踪并未涉及茅山,而他在永嘉却写过《登永嘉绿蟑山》、《石室山》、《过白岸亭》等多首诗篇。可见陶氏所云“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实指楠溪江。

  传说陶弘景尝在安固(今瑞安)福泉山结草为庐,采药种药种甘蔗(药用),为穷人治病,不取分文。群众感其思德,将他住过的地方称“陶山”,种药的地方称“药齐”,山称“药齐项”,甘蔗称“陶蔗”。他练功的地方常有白云缭绕,陶诗有云“山中无所有,岭上多白云”。故这一带旧称“白云乡”。如今,陶山寺尚留有清人撰写的楹联:“六朝霸业成誓水,千古名山犹姓陶”。怪不得会有山川之美这一篇诗啊。

推荐古诗: 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登乐游原送李侍郎赴常州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临洞庭湖赠张丞相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使至塞上六年春遣怀八首(伴客销愁长日饮)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小桃红(画堂春暖绣帏重)

推荐诗句: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柳絮风轻,梨花雨细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按辔徐行  辔:马缰绳。轻轻按着缰绳,让马慢慢地走。
  • 八斗之才  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日见鬼  大白天看见鬼。指工部四曹无事可做,非常清闲。后泛指事情离奇古怪或无中生有。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搬石砸脚  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筚门闺窦  筚门:柴门;圭窦:上尖下方的圭形门洞。形容穷苦人家的住处。
  • 秉要执本  秉:执,拿着;要:重要的;本:根本。指抓住要害和根本、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啻天渊  不啻:无异于。渊:深潭。无异于从云天之上到深潭之底。比喻差别极大。
  • 不敢越雷池一步  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