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思想体系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李耳思想体系

李耳思想体系

查看李耳全诗

哲学思想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  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  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  从“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见于下文 老子故事孔子问礼第4段)可见:  老子所说的“自然”不是类似于神的概念,万物的规律(道)由自然来指定,即是“道法自然”。有人误解了此处自然的意思。  应当注意到:  事实上,人活着犹如宇宙之存在,没有人能理性地指出其目的。  因此,非理性地选择某个(些)目标成为唯一的选择。  老子是站在道这个无穷高的位置来看问题。  因此,老子只说了“方法”,但没有指出“目的”。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人何必为刻意达到目的而痛苦不堪。无为,逍遥亦是一种为人处世之道。  关于老子的宇宙观,根据之前的道,“无”与“有”(万物存在即是“有”)会相互转化。因此老子认为宇宙万物来自虚无,也走向虚无。比如:人的生与死(可参见下文 老子故事圣人辞世 “昔日老聃之生也,由无至有”、“今日老聃之死也,由有归无”)。

思想渊源  老子既是周的史官,因此《汉书·艺文志》说:"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此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至于班固的诸子均出于王官说,又当别论。金德建《老聃学说出于史官考》认为:"老聃学说的来历,大约是因为做周史的缘故"。他列举了《左传》、《国语》、《论语》、《大戴礼记》等书中史官属于格言形式的话,并将16条有关材料与《老子》相对照。比如"《左传》成公二年:'仲尼闻之曰: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慎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左传》这些话,显然是《老子》的'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第三十六章)的语意所本。"。。从这些材料的对比中,说明《老子》的语句,是"史官们向来保存的知识"。可见,《老子》与史官的知识有其思想上的渊源。

推荐古诗: 古风(一百四十年)乌夜啼杨柳枝(苏家小女旧知名)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曲江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第二回回头诗(一局输赢料不真)蝶恋花(六月天兵征腐恶)狼星四首(爝火犹争焰)

推荐诗句: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山无陵,江水为竭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拔十得五  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俾昼作夜  指晨昏颠倒。常用在无限制地享乐。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 禀性难移  本性难以改变。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布被瓦器  布缝的被子,瓦制的器皿。形容生活检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