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宇文:复姓,以皇室姓宇文。②寥落:冷落;冷清。 唐元稹《行宫》诗:“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迢递:远貌。 南朝宋颜延之《秋胡诗》:“迢遥行人远,婉转年运徂。”一本作“ 超遥 ”。 元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二折:“阻隔着路迢遥,山远近,水重叠。”亦作“ 迢遰 ”。亦作“ 迢逓 ”。亦作“ 迢递 ”。③铙吹:铙,即铙歌。军中乐歌。为鼓吹乐的一部。铙吹,指演奏铙歌。南朝梁简文帝《旦出兴业寺讲诗》:“羽旗承去影,铙吹杂还风。”西江:指长江的西边。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襄阳在其西,故称西江。清响:清脆的响声。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诗:“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④地迥:迥,远也。地迥,地是不同的。清洪亮吉《治平篇》: “天高地迥。”芜:田地荒芜长满乱草。寒潮:寒流。⑤敬亭神:敬亭词中所供奉的神灵,非常灵验。《太平广记》曰:“敬亭神实州人所严奉,每岁无贵贱,必一祠焉。其他祈祷报谢无虚日。以故廉使辄备礼祠谒。龟从时病,至秋乃愈,因谒庙。”罟师:渔夫。⑥南风:《王维年谱》也说,开元二十八年,王维41岁,迁殿中侍御史。是冬,知南选,自长安经襄阳、郢州、夏口至岭南。故有“南风”之说。五两:亦作“ 五緉 ”。古代的测风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籍以观测风向、风力。《文选·郭璞》:“觇五两之动静。” 李善 注:“兵书曰:‘凡候风法,以鸡羽重八两,建五丈旗,取羽系其巅,立军营中。’ 许慎 《淮南子》注曰:‘綄,候风也, 楚 人谓之五两也。’” 唐 独孤及 《下弋阳江舟中代书寄斐侍御》诗:“东风满帆来,五两如弓弦。” 宋 贺铸 《木兰花》词:“朝来著眼沙头认,五两竿摇风色顺。”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虏循》:“被他火箭飞来紧。我船五緉见火就着。”
推荐古诗:
绝句漫兴九首(眼见客愁愁不醒)、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己深)、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
减字木兰花(维熊佳梦)
推荐诗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井离乡 离开家乡到外地。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波光粼粼 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波光明净。
- 不见棺材不落泪 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肯罢休。
- 不堪入耳 堪:可,能;入耳:听。指说的话使人听不进去(多指脏话)。
- 不劳而获 自己不劳动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
- 百般抚慰 用各种方式进行安慰。抚慰: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