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名言语录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孔丘名言语录

孔丘名言语录

查看孔丘全诗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不学礼,无以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小不忍则乱大谋。

  道不同,不相为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能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推荐古诗: 春望留别王司马嵩南湖春早不第后赋菊夜雨寄北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塞上曲洛阳女儿行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

推荐诗句: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西风梧井叶先愁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搬石砸脚  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无常势  常:不变;势:形势。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用以说明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 兵在其颈  刀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
  • 拨云见日  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存芥蒂  芥蒂:本作“蒂芥”,细小的梗塞物,比喻积在心里的怨恨或不快。心里不积存怨恨和不快。形容人心地宽,气量大。
  • 不登大雅之堂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