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要出兵讨伐敌人,对于交战的地点,必须预先料知明确;部队到达战区之日,也能调动敌人如期到来,这样对敌交战就能获胜。预先明确交战地点和交战时间,那么,备战待敌就能充分专注,坚守防御就能牢固有力。诚如兵法所说:“能够预知交战的地点,预知交战的时间,那么,即使相距千里也可以同敌人交战。”战国时期,魏国联合赵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紧急求援。齐国派遣田忌为将率军前往救韩,直趋魏都大梁城。魏将庞涓听到这个消息后,便撤离韩国而回奔魏国。齐国军师孙膑对田忌说:“他们魏国的军队,向来自恃强悍勇猛而轻视齐军,齐军被他们称为胆怯懦弱。善于用兵的将帅就应利用其骄傲情绪而使之朝着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兵法上说:‘以急行军奔赶一百里去同敌人争利的,其前军主将就有遭到损折的危险;以急行军奔赶五十里去同敌人争利的,部队只有半数兵力赶到。’因此,应使齐军进入魏境后首先垒筑十万个锅灶,第二天垒筑五万个锅灶,第三天垒筑三万个锅灶。”田忌采纳了孙膑这个建议。庞涓率军回国后,追赶齐军走了三天,非常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懦怯,进入我境才三天,它的士兵就已逃亡过半了。”于是,他就丢下步兵,率领精锐骑兵昼夜兼程地追赶齐军。孙膑计算庞涓的行程情况,料定他天黑时候应当进到马陵。马陵的道路狭窄,两旁多为险崖峭壁,可以埋伏部队,齐军刮去一棵大树的表皮,在其露白之处写道:“庞涓死此树下”字样。于是,田忌命令齐军万名射箭能手,埋伏于道路两旁砍倒的树木之下,约定说:“夜里看见火光亮起,就万箭齐射。”庞涓于天黑时候追到马陵,站在那棵树下,发现树干露白之处写有字迹,便让人点燃火把照亮写字处,然而在他还没有读完这些字的时候,齐军万箭骤然齐发,魏军顿时乱作一团,彼此失去联系。此时的庞涓知道自己已经智力穷尽,失败已成定局,就自杀身亡了。
推荐古诗:
观刈麦,时为周至县尉、
观游鱼、
过天门街、
和梦得、
点绛唇(寂寞深闺)、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
浪淘沙(好梦最难留)
推荐诗句: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不忘危 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难。意思是时刻谨慎小心,提高警惕。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哀毁瘠立 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案兵束甲 放下兵器,捆束铠甲。指停止作战。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八面圆通 形容为人处事圆滑,处处应付周全。
- 百年大计 大计:长远的重要的计划。指关系到长远利益的计划或措施。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搬石砸脚 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
- 背道而驰 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比屋可封 意思是在唐、虞时代,贤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后比喻社会安定,民俗淳朴。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