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注释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代出自蓟北门行注释

代出自蓟北门行注释

查看代出自蓟北门行全诗

译文  紧急征召的文书从边塞岗亭传来,战争爆发的消息已经传到京都。被征召的骑兵驻扎在广武县,将兵分几路解救被困的朔方。肃杀的秋天虽然十分寒冷,但战士们的战斗豪情丝毫没有减弱,他们手里的弓箭更加强劲了。但敌人的战阵也精锐而坚强。天子听到敌兵气焰嚣张的消息,按不住心中的怒火,也亲临战场与敌人一搏。战争十分激烈,传送军情战况的使者往来不绝。军队沿石径行进,如雁飞排成的行列;士兵依次渡过桥梁,如游鱼前后连贯。军乐流露出汉人的情思,战士们的旌旗和铠甲都披上了胡地的霜雪。他们冒着疾风冲锋陷阵,战场上的沙砾被扬起,随风飘荡。因为天气寒冷,马毛都像刺猬一样缩成一团,角弓也拉不开了。但在时局危险的时候,才可以看出那些臣子的节操;天下乱的时候,才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忠良。战士们为回报君主之恩,都奋力拼杀,不顾自己的性命安危。身死之后,他们会成为为国牺牲的光荣的烈士。

注释[1]《代出自蓟北门行》是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此诗通过边庭紧急战事和边境恶劣环境的渲染,突出表现了壮士从军卫国、英勇赴难的壮志和激情。蓟,古代燕国京都,在今北京市西南。[2]羽檄(xí):古代的紧急军事公文。边亭:边境上的瞭望哨。[3]烽火:边防告警的烟火,古代边防发现敌情,便在高台上燃起烽火报警。咸阳:城名,秦曾建都于此,借指京城。[4]征师:征发的部队。一作“征骑”。屯:驻兵防守。广武:地名,今山西代县西。[5]朔方:汉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西北部及后套地区。[6]严秋:肃杀的秋天。这句的意思是弓弦与箭杆都因深秋的干燥变得强劲有力。[7]虏阵:指敌方的阵容。虏,古代对北方入侵民族的恶称。[8]天子按剑怒:指天子闻警后大怒。[9]使者句:意思是军情紧急,使者奔走于路,络绎不绝,遥相望见。[10]雁行:排列整齐而有次序,像大雁的行列一样。缘,沿着。[11]鱼贯:游鱼先后接续。飞梁:凌空飞架的桥梁。[12]萧鼓:两种乐器,此指军乐。流汉思:流露出对家国的思念。[13]旌(jīng)甲:旗帜、盔甲。[14]砾(lì):碎石。[15]缩:蜷缩。蝟:刺猬。角弓:以牛角做的硬弓。[16]投躯:舍身;献身。国殇(shāng):为国牺牲的人。

推荐古诗: 杨柳枝(人言柳叶似愁眉)答张十一屏风过故人庄送沈子福之江东四块玉(雁北飞)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霜风(十月霜凤吼屋边)宿王昌龄隐居(清溪深不测)

推荐诗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热文成语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把臂入林  把:指挽着;林:山林。互挽手臂,表示亲热。旧指相偕归隐。
  • 白虹贯日  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古人认为人间有不平凡的事,就会引起这种天象的变化。实际上这不是虹而是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彼倡此和  和:附和;应和。比喻一方倡导,别一方效法;或互相配合,彼此呼应。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髀肉复生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卑不亢  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 不臣之心  不臣:不守臣子的本分,封建社会中不忠君。意指不忠君的思想。后也指犯上作乱的野心。
  • 不废江河  赞扬作家或其著作流传不朽。
  • 不假思索  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