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出自《杜工部集》。767年(大历二年),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kuí)州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中吴郎),他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以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此诗题作《又呈吴郎》。吴郎的年辈要比杜甫小,杜甫不说“又简吴郎”,而有意地用了“呈”这个似乎和对方身分不大相称的敬词,这是让吴郎易于受。
推荐古诗:
荆州歌(缲丝忆君头绪多)、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绝句漫兴九首(糁径杨花铺白毡)、
村舍燕、
(七言绝句)题木兰庙、
春思、
春梦歌(春梦随云散)、
更漏子(柳丝长)、
重赠乐天、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推荐诗句: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热文成语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八字打开 象“八”字那样,撇、捺向两边分开。原意是放着正路不走,却走歪门邪道。也形容门路很宽。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剥床及肤 剥:六十四卦之一,坤下艮上,意即剥落、烂;及:到。原指损害及于肌肤。后形容迫切的灾害或深切的痛苦。
- 勃然大怒 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打不成相识 指经过交手,彼此了解,结交起来就更投合。
- 不甘示弱 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白璧三献 楚人和氏得玉璞,两献楚王,两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为璧,世称“和氏璧”。比喻不识良材或怀才不遇。
- 泛萍浮梗 浮动在水面的萍草和树根。比喻踪迹漂泊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