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常训解翻译

常训解翻译

查看常训解全诗

  上天有固定不变的规律,人有顺应自然而养成的行为。人的行为在于可以变化,自然规律则不可改易。不可改易就只能因循沿袭,而因循与否在于人的好恶。好恶可以产生变化,改变原有习惯,产生新的恒常。有恒常就可以产生耻丑,耻丑明就能生道德,英明君王因此而设立政教,借以修正人的习惯与常行。

  民众生来就有习惯,有常行。如果变习惯为常行,以常行为自然行为,人就如同生活在自然之中,人的习惯要变为常行,当从幼小时候开始。英明君王从幼小时候的耳目习惯上让民众明白什么是耻丑。耻丑明白就能喜爱合宜的行为。喜爱合宜行为就能达于上司,上司就会多财而不匮乏。哀乐不要过头,民众就会知道满足。这种风气子孙相传,民众乃有古朴之风。远古时候就是依靠百姓而使百姓顺服的。

  群居而没有首领,就设立长官以治理他们。开始治理用古法,最终也用古法。行古法而治今事,是最好的政治。即政令是现在的,而法规是古代的。

  民众凶顽贪财,是由于思想糊涂;思想糊涂,是由于内心有矛盾。要消除矛盾,得用外在的政令法律,交错地使用权力。这样,政令之类必多。多了就难以允当。要允当就应谨慎。从谨慎细微处开始,认真对待结尾,最终才不致受困。困顿在于政令繁多,君王以此诱民,民众就会苟且。苟且就不知耻丑,哀乐就没有时限,四征就会不显明,六极就会不服从,八政就会不和顺,九德就会虚伪。九种奸伪不去掉,万物就不会到来。如同礼仪,非顺达不能奉行,非和谐不能终了。民众由是缺乏活命之理。

  人的好恶从四方面体现:欢喜、快乐、忧伤、悲哀。按法规动作,从政令出发,顺民众办事,应变化而行。

  六极是:命令、羞辱、赐福、奖赏、降祸、惩罚。六极不过头,八政就会和谐平正。  

  八政是:夫为妻正,父为子正,兄为弟正,君为臣正。八政不逆反,九德就能纯一恭敬。

  九德是:忠实、诚信、恭敬、刚烈、柔和、和睦、坚定、忠贞、温顺。

  听从其言叫做“政”,顺从政令叫做“遂”,成其虚伪叫做“奸”。奸物在眼中,奸声在耳中,耳目必有疑惑。疑惑必有转轴,机枢转动,疑惑便可调和。调和疑惑如不分等类,万民则无法依。可治理之法在于政治,而法规则在于从古。古代英明君王遵奉法规以明其昏暗,而昏王则奉守幽暗而废弃法规。都是一样的遵奉,功绩却不相同。

推荐古诗: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七)孤雁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晚春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谒山列女操宿金沙江(往年曾向嘉陵宿)浪淘沙(大雨落幽燕)无题(孩儿立志出乡关)

推荐诗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日月之行,若出其中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傲睨一切  睨:斜视。斜着眼看一切事物。形容目空一切,什么都瞧不起。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八面莹澈  比喻精明练达,洞察一切。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举百全  每次行动都能完成其事,形容事事得心应手,都能取得好的效果。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班荆道故  班:铺开;道:叙说。用荆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坐下来谈谈别后的情况。
  • 班门弄斧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 筚门闺窦  筚门:柴门;圭窦:上尖下方的圭形门洞。形容穷苦人家的住处。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