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鉴赏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夜游宫·竹窗听雨鉴赏

夜游宫·竹窗听雨鉴赏

查看夜游宫·竹窗听雨全诗

  《夜游宫》,调见毛滂《东堂词》,贺铸词有“可怜许彩云飘泊”句,故又名《念彩云》。又因有“江北江南新念别”句,亦名《新念别》。双调,五十七字,上下片各六句四仄韵。此词上、下片末后三个三字句。 

  “窗外”两句,点题。题曰“竹窗听雨”,故首句言词人雨夜静坐竹窗旁,只听到室外的小溪被雨淋得淅淅沥沥地响。他朦胧伏几入睡,醒来只见灯光摇曳,桌子上时隐时现地显现出水仙花美丽的身影。“浑似”一句,喻盆及花。言水仙花盆在灯影中看上去仿佛一艘孤零零的小舟系在青青的竹丛边。“见幽仙”三句,词人幻想。此言词人似乎见到那幽娴的凌波仙子在月光下的水面上踏波漫游。上片扣题,叙其雨夜见水仙的印象及其联想。 

  “香苦”两句,言水仙发出清冽的香气,可是苦于受到冬夜寒气的侵袭,使她(水仙)不禁追念起生长在千顷波涛的江湖岸边时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两句既是拟人化的神化描绘,又是词人寄人篱下身不由己的苦闷借题发泄。“梦觉”一句,言词人从幻梦中清醒过来,只见眼前仍旧是原来一成不变的景象。面对这种压柳的生活,词人更添上一段新的愁绪。“绀云”三句,扣题“既觉”。词人醒时对花独酌,醉而伏案而眠;再醒后始觉头上青丝零乱,玉簪斜挂,活现出一个不拘小节的风流词人形象。“绀”,青色也。据头上青丝推知,此词为词人年青时之作。 

  《海绡说词》说:通篇只做“梦觉新愁旧风景”一句。“见幽仙,步凌波,月边影”,是觉。“绀云欹 ,玉搔斜,酒初醒”,又复入梦矣。

推荐古诗: 古风(松柏本孤直)山中与幽人对酌赠元稹南涧中题渡浙江问舟中人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行香子(草际鸣蛩,惊落梧桐)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岭下看山似伏涛)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嘲顽石幻相(女娲炼石已荒唐)

推荐诗句: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鞍马劳顿  骑马赶路过久,劳累疲困。形容旅途劳累。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安贫守道  安于贫穷,恪守信仰。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搬唇递舌  挑拔是非。
  • 搬斤播两  专从细小的斤两上动脑筋。
  • 倍道而进  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前进。
  • 匕鬯不惊  匕:古代的一种勺子;鬯: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物。形容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百姓安居,宗庙祭祀,照常进行。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