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题画诗,作于清光绪十年(1884),为作者早期代表作之一。画意显然取自柳宗元《江雪》诗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而释氏的题诗则与柳诗大异其趣。
起句开门见山,交待垂钓地点,“板桥”使人容易联想起温庭筠名句“人迹板桥霜”,已觉几分寒意。次句承“垂钓”写“蓑衣”,以“雪压”托出大雪纷飞景象,着意渲染寒冷气氛。第三句承“冷”字再递进一层,“水不流”说明“江寒”已达结冰地步,所咏垂钓为冰钓无疑。这三句均未正面写到钓者,而钓者冒雪垂钓的执着神态,却已从各个侧面烘托出来,气氛显然不像柳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样孤寂压抑。结句“鱼嚼梅花影”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着此一笔,全诗皆活,于严寒中透出生机、冷峻中透出禅味,神韵顿出,妙趣横生。此句从查慎行《题王文选浣花溪钓图小照》诗中“忽动绿玻璃,游鱼嚼花影”点化而来,与前三句接隼无痕,使寒江、飞雪、蓑衣、游鱼、梅影等种种形象浑然一体,把“钓雪”的意境升华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全新境界,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感受。
推荐古诗: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银台金阙夕沉、
南涧中题、
送朱大入秦、
戏笔(野菊荒苔各铸钱)、
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
读史二十首(回首西陲势渺茫)、
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潇湘引、
鹊桥仙(茅檐人静)
推荐诗句: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安室利处 指安全便利的处所。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安分守已 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花生日 旧指阴历二月十二日,即花朝。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本来面目 原为佛家语,指人的本性。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存芥蒂 芥蒂:本作“蒂芥”,细小的梗塞物,比喻积在心里的怨恨或不快。心里不积存怨恨和不快。形容人心地宽,气量大。
- 不可言喻 喻:说明,告知。不能用言语来说明。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约而同 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