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赏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明妃曲二首赏析

明妃曲二首赏析

查看明妃曲二首全诗

  王安石《明妃曲》是咏昭君最好的诗,好在立意新。这诗前半部只写昭君的美,但不是从形象上写,而是从故事上写。昭君出来,泪湿鬓脚,自顾“无颜色”,但元帝见了,竟不能自持。原来昭君美不在容貌,而在精神,即“意态”。而画师又是个画肉不画骨的,所以“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二句成为千古绝唱。

  后半部写昭君在蒙古仍是关心祖国的,但是,“万里家人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就是说,安慰来自家人,而非宫廷。宫廷呢?“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这才是诗的主题。玩弄、遗弃女子,历代帝王皆如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南北”者即中外。

  这样,王安石就提出一个社会制度问题,虽然他没有解答。这层意思,比“和亲事却非”的论点高得多了;而白居易的“黄金何日赎娥眉”则简直不象话。居然有人作考证,说蔡文姬是被俘,可赎;王昭君是官派的,不可赎了;真是腐儒。不过,有人匿名作了首《反明妃怨》,说“昔日画图金不足,今日天涯以金赎”,讽刺得痛快。此人大约是清代的蔡尚翔。

  这首诗虽然是翻案诗,但是王安石也是借事抒情,用王昭君的经历表现出自己怀才不遇,在政坛上没有知音,王安石的《明妃曲》看似做作翻新,却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这也就是王安石的诗为何可以破旧立新,突破传统的世俗,另出新材,也是可以在翻案诗文中站重要地位的原因。

推荐古诗: 发潭州南陵道中在狱咏蝉并序塞上曲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行香子(草际鸣蛩,惊落梧桐)读史二十首(回首西陲势渺茫)满庭芳(蜗角虚名)南乡子(回首乱山横)示长安君(少年离别意非轻)

推荐诗句: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按行自抑  按:克制。约束自己的行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半壁江山  半壁:半边;江山:比喻国家疆土。指在敌人入侵后残存或丧失的部分国土。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比肩并起  比:并。肩并肩地一齐起来。比喻同时相随而起。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秉公无私  秉公:主持公道。指做事公道不掺杂私念。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教之教  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薰陶。
  • 不可磨灭  磨灭:消失。永远消失不了。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 不可移易  不能动摇、改变。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