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有一通汉代的《蜀郡太守何君造尊楗阁碑》,碑文最后写着:“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六月”。按范晔所写的《 后汉书• 本纪》 记载:汉光武帝的年号“建武”只到三十一年,第二年改年号为中元,直接写为“中元元年”。这个碑上年号的写法是,虽年号已改为“中元”,仍在上面加上“建武”,就象汉文帝、汉景帝中元、后元一样。再看看《 后汉书• 祭祀志》 所载的《 封禅后赦天下诏》 ,上面明明白白地写着:“以汉光武帝建武三十二年为汉光武帝建武中元元年。”《 后汉书• 东夷倭国传》 也写着:“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来汉朝朝贡”写为“建武中元”根据是十分清楚的。可是宋莒公作的《 纪年通谱》 却说:“《 本纪》 与《 祭祀志》 记载不同,必定是传抄过程中出了错误。.”这是作学问的人没有认真研究,按自己的理解把“建武”二字删去,这也是没有认真考证的结果。本朝韩庄敏家有一铜斗,上边的铭文是:“王莽新始建国、天凤上戊六年。”还有宋高宗绍兴年间有个叫郭金州的人得到一个钲(古乐器名),上边的铭文也写着“新始建国、地皇上戊二年。”王莽称帝后的第一个年号为“始建国”,后改为“天凤”,再改为‘地皇’,这两件器物上都把第一个年号写在前面,是王莽时代的制度就是如此,就好象有些郡名改的时间不久,每下诏书还把原来的郡名写在上面一样,这与“建武中元”的写法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推荐古诗: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送朱大入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蝶恋花(簌簌无风花自堕)、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梅村(枳篱茅舍掩苍苔)、
水龙吟(开时不与人看)、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钟山即事(涧水无声绕竹流)
推荐诗句: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写入相思传
热文成语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安家乐业 犹安居乐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遨翔自得 指自由自在的样子。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霸王风月 比喻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幽雅的事情。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驹空谷 白驹:白色骏马,比喻贤能者。比喻贤能之人在野而不能出仕。后也比喻贤能者出仕而谷空。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阪上走丸 阪:斜坡;丸:弹丸。象在斜坡上滚弹丸。比喻形势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秉要执本 秉:执,拿着;要:重要的;本:根本。指抓住要害和根本、
- 拨乱反正 乱:指乱世;反:通“返”,回复。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