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写女子伤春闺怨的词作。首句“东风吹水”形象生动,但新意不强,容易让人想起与李煜同时代稍早些的冯延巳的名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而“日衔山”则要好得多。虽然“日衔山”与“青山欲衔半边日”意思相同,同样都是拟人化的手法,但“山衔日”有日升之意,多用于形容山极高之势;而“日衔山”则寓日落之意,有夕阳斜照,余晖映山之感。这里不仅点明了傍晚这一时间的概念,而且还暗从主人公细致的观察和感受中渗透出“闲”的味道。于是二句“春来常是闲”就有了更深的寓意。女主人公不仅“闲”,而且“常是闲”自然就是一个寄生的形象了。三、四两句是女主人公无聊生活的具体化、形象化,“落花狼藉”不仅是春景,而且是女子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现实的写照,所以说她醉生梦死其实是不过分的。
下片开头,“佩声悄”借物写人,说明女子醉意未消、懒动腰肢,自然有慵倦之意。“晚妆残,凭谁整翠鬟”更说明女子无意梳妆、不饰仪容,只因春心无人解,自伤无人知,写出女子的伤春并非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结末两句点明主旨,进一步渲染出女主人公感慨年华逝去,无奈空唤青春的情绪。
全词由大处着眼,至小处落笔。喻象生动、自然,描写细腻、真实,艺术技巧纯熟。但是全词哀愁太盛,有流于颓废之嫌,格调是不高的。有人分析这首词是李煜的中期作品,表现了作者面对强敌、前途未卜时的抑郁颓丧心情,有一定道理。但是就此说这首词中有对其弟李从善的不满及责备,恐怕有些言过其旨。最好还是将其视为一首虚指较强的闺怨词,按《南唐二主词汇笺》中李于鳞所云:“上写其如醉如梦,下有黄昏独坐之寂寞”,稍见从善之事即可,不应该妄加穿凿。而且,俞陛云之谓:“此词暮春怀人,倚阑极目,黯然有鸰原之思。煜虽孱主,亦情性中人也。”说的也大概如此。
推荐古诗: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试借君王玉马鞭)、
赠汪伦、
初领郡政衙退登东楼作、
不第后赋菊、
宿建德江、
耶溪泛舟、
永遇乐(落日熔金)、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
七绝(暮色苍茫看劲松)、
沁园春·雪(北国风光)
推荐诗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
不系雕鞍门前柳,玉容寂寞见花羞,冷风儿吹雨黄昏后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昂然自若 形容气宇轩昂满不在乎的样子。
- 八街九陌 形容城市的街道纵横,市面繁华。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世不磨 名垂久远,永不磨灭。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比肩齐声 比喻地位、声望相等或相近。
- 碧血丹心 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甘雌伏 甘:甘心,情愿;雌伏:雌鸟伏在那儿不动,比喻隐藏,不进取。比喻不甘心处于无所作为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