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人的良能、良知到底是什么呢?就是孟子的这句话,不要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去想自己不该想的事。这句话看来很简单,其实里面的内容丰富得很,自己不想做的事为什么不要去做呢?如果不想做而勉强去做,这事肯定做不好,既然知道后果不好而又去做了,就是违背了自己的意愿,也是违背了自己的本性。所以,最好还是别去做。这其实讲的就是选择最佳行为方式,一件事出现了,怎样去行为,用什么样的行为方式?这肯定要考虑,要选择,所以孟子认为,既然不想做,那就不要去做。不去做又该怎么办呢?另外想办法。但有一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不要勉强别人去做。再就是自己不该想的事不要去想,比如一个普通人,就不该想去当皇帝,因为那是肯定做不到的,想半天也是想入非非,不可能实现。所以不该想的,干脆别去想,只想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就是人的本性本能,良能良知。这个问题,子思在《中庸》里面表达得更好:“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数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这个意思是说,君子诚心于自己的地位而行为,不要羡慕自己地位以外的名利。如果诚心于富贵的生活方式,就行为于富贵的生活方式;如果诚心于贫贱的生活方式,就行为于贫贱的生活方式;如果诚心于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就行为于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如果诚心于患难的生活方式,就行为于患难的生活方式。君子无论进入什么情况下,没有不是悠然自得的。不要光说讨厌富贵的生活方式而暗地里追求富贵的生活方式,光说崇尚贫贱的生活方式而暗地里讨厌贫贱的生活方式。对于君子来说,无论进入什么样的情况下,没有不是悠然自得的。自己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不要要求别人都与自己一样,也不要用自己的行为规范去要求别人。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人生道路的规律也不一样。中等的需要和需求的生活方式是根据天地万物的道路和规律而总结出来的人们最需要遵循的一种生活方式,遵不遵循这种生活方式,全在于各人自己的意愿。因为只有遵循这种生活方式,人生才能够得到快乐和幸福;如果是勉强自己遵循这种生活方式而造成痛苦,那也就不对了。
推荐古诗:
古风(松柏本孤直)、
送别(水色南天远)、
于阗采花、
村舍燕、
长相思(云一緺)、
洛桥晚望、
宴词、
池州翠微亭(经年尘土满征衣)、
浣溪沙(菊暗荷枯一夜霜)、
红楼梦十二曲—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
推荐诗句: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山无陵,江水为竭、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纸黑字 白纸上写下了黑字。比喻有确凿的文字凭据,不容抵赖或悔改。
- 百步穿杨 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
- 百举百全 每次行动都能完成其事,形容事事得心应手,都能取得好的效果。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比肩并起 比:并。肩并肩地一齐起来。比喻同时相随而起。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行诡道 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 博采众长 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