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杜悰翻译

杜悰翻译

查看杜悰全诗

  唐懿宗咸通二年,任命杜悰为宰相。有一天,有两个枢密使来到中书省,接着宣徽使杨公庆也来了,杨公庆单独向杜徐传达皇帝的意见,另外三位宰相都回避了.当时,杨公庆拿出一封信交给杜悰。杜悰打开一看,里面是宣宗病重之时,宦官们请郑王监国的奏章。杨公庆还对杜棕说:“当时宰相没有在奏章上签名的人,应当以反对皇上处置。”意在暗示杜棕弹勤没有签名的宰相。杜悰反复读了奏章的以后,又封起来交还给了杨公庆,对杨说:“皇上要是想治那些宰相的罪,应当在延英殿当面发布圣旨。” 拒绝了对他的暗示。杨公庆走后,杜悰对两位枢密使说:“内(指管理内务的宦官)外(指管理国家大李的其它大臣)大臣所办的事情目标是一致的,现在皇上刚登上皇位,应该把仁爱放在前面,怎么能赞成杀宰相这类事。如果这类事习以为常,连中尉、枢密这些官员中的大臣也得忧虑自己的命运。”两位枢密使相互看看,默默无言。停了一会就慢慢地说:“我们应当把你的话告诉皇上,你对大局的重视是没有人能够赶上的。”枢密使走后,另外三位宰相来到杜悰的面前,想知道宣徽使来说了些什么,杜悰不言语。三位宰相惶恐不安,恳求杜悰替他们求情以保全家族,杜说:“不必忧虑太多。”之后又沉默了。等到延英殿召见群臣时,皇上满面喜悦之情。这件事是《 资治通鉴》 的记载。

  《 新唐书》 的记载是:唐宣宗时,夔王住在大明宫,那王住在十六宅,待宣宗病重时,立下遗诏要夔王继承皇位。可是,总领御林军的中尉王宗贯却把那王迎回来立为皇帝,这就是唐懿宗。停了很久以后,就派枢密使杨庆到中书省单独见杜,另外三位宰相毕诚、杜审权,蒋伸不敢走近,于是杨庆把宦官请皇上监国的奏章交给杜悰,并转达皇上的意见,要他弹劾没在奏章上签名的大臣,于是杜惊就说了前面已经说过的那一段话,杨庆泄气地走了,皇上的愤怒也随之消失了。我根据考证的结果是:懿宗在位的时候,原来的令狐绹、萧邺、夏侯孜、曰蒋伸四位宰相,只有蒋伸还在职,其余三人都已免职。毕诚和杜审权是唐懿宗自己选用的宰相,因之前面叙述的那件事,根本没有可能发生,这大约是野史中胡乱记载,《 资治通鉴》 和《 新唐书》 又把它们选进来造成的错误。司马温公能把唐朝的史事交给范祖禹来撰写,足见对材料的鉴别是十分严谨详尽的,即使如此,也会发生这类错误,可见,写历史实实在在是太难了。

推荐古诗: 废琴无题二首(来是空言去绝踪)临江仙(庭空客散人归后)题义公禅房听流人水调子陇头吟满江红(又捱过、几番秋色)昭君怨(午梦扁舟花底)绝句(扁舟明月两峰间)自励二首(平生最恶牢骚语)

推荐诗句: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彼众我寡  彼:对方。指对方军队势众,而我方力量单薄。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闭门投辖  辖:车轴的键,去辖则车不能行。比喻主人留客的殷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补偏救弊  偏:偏差;弊:赞美。补救偏差漏洞,纠正缺点错误。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差毫厘  不差一毫一厘。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苟言笑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