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鉴赏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南浦别鉴赏

南浦别鉴赏

查看南浦别全诗

  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款款地流泻出依依惜别的深情。

  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南浦”,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楚辞·九歌·河泊》:“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故“南浦”像“长亭”一样,成为送别之处的代名词。一见“南浦”,令人顿生离忧。而送别的时间,又正当“西风袅袅”的秋天。秋风萧瑟,木叶飘零,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倍增离愁。

  这里“凄凄”、“袅袅”两个叠字,用得传神。前者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后者形容秋景的萧瑟、黯淡。正由于送别时内心“凄凄”,故格外感觉秋风“袅袅”;而那如泣如诉的“袅袅”风声,又更加烘托出离人肝肠寸断的“凄凄”之情,两者相生相衬。而且“凄”、“袅”声调低促,一经重叠,读来格外令人回肠咽气,与离人的心曲合拍。

  后二句写得更是情意切切,缠绵悱恻。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最后分手,是送别的高潮。诗人捕捉住这关键时刻一个最突出的镜头:分手后,离人虽已登舟而去,但他频频回过头来,默默而“看”。“看”,本是很平常的动作,但此时此地,这一“看”却显得十分不寻常:离人心中用言语难以表达的千种离愁、万般情思,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这个“看”字,读者仿佛看到那离人踽踽的身影,愁苦的面容和睫毛间闪动的泪花。他的每“一看”,自然引起送行人“肠一断”,涌起阵阵酸楚。诗人连用两个“一”,把去留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诗人劝慰离人:“好去莫回头。”意思是说:你安心去吧,不要再回头了。此句粗看似乎平淡,细细咀嚼,却意味深长。诗人并不是真要离人赶快离去,他只是想借此控制一下双方不能自抑的情感,而内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推荐古诗: 题峰顶寺宿紫阁山北村遗爱寺(弄石临溪坐)村舍燕调张籍寄蜀客屏风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新晴野望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推荐诗句: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备而不用  准备好了,以备急用,眼下暂存不用。
  • 彼倡此和  和:附和;应和。比喻一方倡导,别一方效法;或互相配合,彼此呼应。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今不古  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
  • 不知凡几  凡:总共。不知道一共有多少。指同类的事物很多。
  • 八方支持  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
  • 百巧成穷  指有多种才能的人反而贫困不堪。同“百巧千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