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浩然之气首先要端正心态,积累知识,要有正义感,能辨别善恶是非,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靠侥幸、偶尔的取巧所能达到的。所以孟子接着说明王道与霸道的不同,因为只有明白了王道与霸道的不同,才能真正做到不动心。霸道依靠的是什么?是实力、势力、武力,它能迫使人民屈服,但却不能使人民心服。因为他们没有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公理解释体系,而是只凭着自己心中的好恶而行为,因为实力是压迫人民而不能供养人民。而王道依靠的是什么呢?是治理的规律,是司法,就是有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公理解释体系,有了这些,人民得到共同的、约定俗成的社会公理解释,人们的社会行为就会趋同。而人民的社会行为趋同,就会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社会行为规范使人们的社会行为有了一个标准,人人都按这个标准行为,就没有谁能够只凭自己的好恶和凭自己的实力、势力、武力行事,那么,人类社会就会逐渐走向太平。孔子依靠什么使他的学生们服从呢?就是依靠“说理”,依靠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公理解释体系。《论语•为政》:“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说的就是为政之道之所以要用政治理论,就是要用典范榜样平等的对人,人民因此会勉励自己而没有耻辱感。为政之道之所以要认识客观规律,就是要用平等的社会行为规范对人,即使有了羞耻的行为自己也会度量、衡量的。只有用平等的社会行为规范对人,尽量消除官僚特权思想,才能真正地解放生产力,使社会得以进步与发展。人民才会心服于政府,心服于统治者。
推荐古诗:
东鲁门泛舟二首(其一)、
古风(战国何纷纷)、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
赠钱征君少阳、
问刘十九、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青水中蒲三首、
竹里馆、
对月寓怀(时逢三五便团圆)、
宿野庙(众响渐已寂)
推荐诗句: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秉烛待旦 旦:早晨。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
- 拨云见日 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 伯玉知非 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可胜数 胜:尽;计:核算。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
- 不知就里 就里:其中,内情。不知道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