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阕以机趣见巧的小词。似若咏物,实系喻理。其所表现的“理”,初一读再也简单不过,梨花在与皎月争胜斗艳。上片说因为有月光,雪样白的梨花被淹化了,分不清“花月”。诚然,这也可谓以月色比衬花容。下片推过一层,在无月的黑夜,梨花的堪称“花容月貌”的冷艳之色全显,那可就独占了“春色”了。细一想,有了上片月色相比,那“花月两模糊”之“模糊”其实已写足了梨花之洁白,则不必再赘述“今夜黑”之背景衬托。这种“让他春色多”的虚荣好胜心性仿佛有点病态。再往里想,不免悲哀,杨基似乎傻气十足地在“笑姮娥”,“让他”独占春色,自我表现,其实是在讲:不是“花”太白,那是因为“夜”太黑。这很惊悚。表现才华,逞露个性,不一定得在夜色如墨的背景前。在黑夜中多几分春色,难说就值得骄傲。不必深究词人是否有意“寄托”,也许他在逞才炫巧。但即使如此,词在客观效果上表述了与“疾风知劲草”相类的命题,只是“劲草”悲壮,“梨花”则悲苦味浓。
推荐古诗:
放鱼、
杨柳枝(苏家小女旧知名)、
咏怀古迹五首、
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
咏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
石上偈(无才可去补苍天)、
别诸弟(梦魂常向故乡驰)、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推荐诗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翠蛾双敛正含情、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爱憎分明 憎:恨。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白丁俗客 白丁:没有功名的平民。泛指粗俗之辈。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日升天 原是道教指白昼升天成为神仙。后比喻一下子富贵起来。
- 百般奉承 用各种方式来恭维讨好人。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拨草寻蛇 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 不分皂白 皂:黑色。不分黑白,不分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