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着说了忠于职守的问题后,本书的编纂者转到了孟子葬母这件事上来,目的在于说明作为小辈安葬长辈是否也有忠于职守的问题。充虞不明白孟子为什么很简陋地埋葬了母亲,事后就问孟子。孟子就告诉他,古时候棺椁都没有尺寸,人们想怎样埋就怎样埋葬,而且国家没有这方面的规定,民间也没有这方面的习俗。到商周中古时期以后,统治者为了区别人们的地位等级,才将内棺定为七寸厚,外椁要相称。孟子还说明,从天子一直到百姓,并非是不讲究棺椁的美观,而只是能够做到这样美观才能算尽到后人的心意。但如果不具备好的条件,做不了七寸厚的棺椁,那就不可以装着高兴;因为简陋地埋葬了长辈而装出高兴的样子,那就是虚伪。如果没有度量棺椁的厚薄,也不可以装着高兴。实事求是也就是了。因为具备了条件就是对棺椁的厚薄有了度量,而达到了七寸厚的棺椁的标准后,埋葬也就是了。古时候的人都是不度量棺椁而埋葬长辈的,为何我单单就不能这样呢?所以孟子论证说,而且比起改变者不要使测量更新于美观,于人们的心里难道就不畅快吗?我听说,君子不以天下自我约束于更新。这段话就与《大学》里的一句话: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乃是同一个道理了。如果这是新的一天,那么天天都是新的一天,未来的一天也就是新的一天。这句话说的也就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天地规律。道路有各种各样不同的道路,规律也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规律,然而规律和道路却不是一回事。规律没有道路,它是不断发展而且多变的,永远不会同样。所以它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而道路却有规律,每一条不同的道路都有不同的规律,即使是同一条道路,走在上面的人的人生规律也不一样。人生的过程,人生所处的环境既然是每天都是新的一天,那么天天都是新的一天,未来的一天也就是新的一天。那么调节自己以适应新的一天、新的过程、新的环境也就很重要了。因此,对于棺椁的更新而使其更加美观,这是个人的心愿,没有具备条件而使棺椁不美观,也是个人的心愿,只要心里畅快就行了。这就是孟子不拘泥于陈规陋矩的更新思想,也是孟子采取的最佳行为方式。
推荐古诗:
浪淘沙(随波逐浪到天涯)、
义鹘行、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不第后赋菊、
忆住一师、
望江梅(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塞下曲、
陇头吟、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推荐诗句: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
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
热文成语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拜将封侯 拜为将领,封为列侯。古代形容功成名就,官至极品。
- 勃然奋励 勃然:奋发的样子;奋:奋发;励:激励。奋发起来,激励自己。
- 伯仲之间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间:中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登大雅之堂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教之教 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薰陶。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可多得 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 不亢不卑 亢: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