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汉高祖刘邦即帝位之后,封赏了建立大功的臣子二十多人,还没有封赏的将领,为了争夺奖赏而争相表功,没完没了。汉高祖住在洛阳南宫的时候,看到将军们常常聚在一起窃窃私语,于是召见张良询问,张良说:“陛下由平民的身份而取得天下,今天已贵为天子。但是所分封的对象都是自己的旧友,而往日和陛下有仇怨的都遭到了诛杀,将军们担心自身的安危,因此聚在一起密谋造反。”汉高祖感到十分不安,问张良:“该怎么办呢?”张良说:“陛下生平最讨厌的,而大臣也都知道的人,是谁?”汉高祖说:“雍齿曾经多次让我难堪,我一直想要杀他,但是他功劳颇多,因此不忍心。”张良说:“现在情况紧急,臣认为陛下首先要封为侯的就是雍齿,那么其他大臣就不会再心存疑虑了。”于是汉高祖封雍齿为什邡侯,群臣高兴地说:“连雍齿都能封侯,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评译 司马温公说:“将军们所谈论的未必一定是有关谋反的事;他们如果真的有造反的意图,张良也不会等到高祖询问的时候才说。张良只是因为高祖在即帝位的初期,便以个人的爱憎行赏论罪,造成诸臣的不安,因此才忠言劝谏,改变了高祖的作风。”袁了凡说:“张良替雍齿游说,导致高祖对功臣的不信任,致使日后三大功臣都遭到诛杀,未尝不是张良的一句话所种下的祸根。”从前者来看张良是个忠臣,从后者来看张良却是个祸首。我认为刘邦以平民身份建立汉朝,所有的大臣都是当年并肩征战的伙伴,如果人心不安必定会产生谋反,高祖所忧虑的也是这些。张良借高祖问话道破了高祖的心意,因此高祖能轻易接受张良的建议,平息群臣的疑虑,不能不说张良的计谋是非常高明的。至于说日后韩信、彭越等功臣的被诛杀,又岂是张良所能预料到的呢?
注释①急:情况紧急。②温公:司马光,封温国公。③韩、彭俎醢:汉诛杀韩信三族,又诛彭越,醢其肉赐诸侯。俎醢:剁为肉酱。
推荐古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出塞作、
少年行、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蝶恋花(灯火钱塘三五夜)、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夜行船(百岁光阴如梦蝶)、
上太行(西风落日草斑斑)、
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
减字木兰花(漫天皆白)
推荐诗句: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暗绿稀红 犹言绿肥红瘦。形容叶盛花稀的暮春景象。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拜将封侯 拜为将领,封为列侯。古代形容功成名就,官至极品。
- 悖入悖出 悖:违背、胡乱。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物,也会被别人用不正当的手段拿去。胡乱弄来的钱又胡乱花掉。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秉要执本 秉:执,拿着;要:重要的;本:根本。指抓住要害和根本、
- 播糠眯目 撒播糠秕眯住别人的眼睛。比喻外物虽小,但造成的危害却很大。
- 卜夜卜昼 卜:占卜。形容夜以继日地宴乐无度。
- 不次之迁 次:顺序,等第;迁:官位升迁。比喻超出常规的提升官级。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