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及注释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蚕事起本翻译及注释

蚕事起本翻译及注释

查看蚕事起本全诗

译文

  《汉书·食货志》:“品种优良的五谷和布帛两类物资,是养育人民的根本,都兴起在神农时代。”

  《易·系辞》:神农氏死后,黄帝、帝尧、帝舜接着兴起,他们通晓改善器物的方法;不断革新器用,使人民乐于使用,不觉厌烦。人民穿上非常舒适的衣服,天下变得非常有秩序,这完全是受到《乾卦》和《坤卦》的启示。疏:黄帝以前,多用鸟兽的皮毛为衣,后因人口增多,野兽渐少,兽皮不够用,便改用丝麻织成的布和帛缝制衣服,使百姓感到很方便。

  《通典》:周代有祭祀先蚕的制度。所谓“先蚕”,实指天驷星,古时认为“蚕”和“马”的精气是相同的。汉代的制度,祭祀的蚕神是苑窳羊主反妇人和寓氏公主。北齐的先蚕祠是轩辕黄帝,祭祀礼仪与先农相同。后周祭祀的先蚕是西陵氏。

注释

  ①《汉·食货志》:引文系节引自《汉书·食货志上》。

  ②《易·系辞》:节引自《易经·系辞下》。

  ③通其变,使民不倦:《系辞》注:“通物之变,故乐其器用,不懈倦。”译文依照注文意译。

  ④垂衣裳而天下治:这句话在这里是说,“让人民穿上舒适的衣服”。到了后来却演变成歌功颂德的套语。意思是说“帝王穿着华丽的衣裳”,文绉绉的,便可从容不迫地把天下治理好。

  ⑤盖取诸乾坤:根据《易经·系辞》的说法,人类早期的创造发明,多是由于受到《易》卦的启示,如“刳木为舟”是受了《涣卦》的启示,“服牛乘马”是受了《随卦》的启示,等等。

  ⑥疏:殿本将“疏”字改作“孔颖达曰”。

  ⑦《通典》:见唐杜估《通典》卷46“先蚕”。引文系据《通典》原文改写而成。

  ⑧先蚕:传说中最早教民养蚕的“蚕神”。

  ⑨窳:《通典》的原注是:“窳,音俞。”

  ⑩寓氏公主:汉代以苑窳妇人和寓氏公主为蚕神,其说见于《后汉书·礼仪志》,但故事情节不详。

  祠:《说文》“春祭曰祠”。又“祠”同“祀”。

  西陵氏:《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娶于西陵之女,是为螺祖。”西陵氏即为螺祖,是传说中最早教民养蚕的人。

推荐古诗: 阳春歌浪淘沙(一泊沙来一泊去)不第后赋菊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别滁(花光浓烂柳清明)小舟游近村(斜阳古道赵家庄)

推荐诗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嗷嗷待哺  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食。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形容受饥饿的悲惨情景。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闭关锁国  闭关自守,不与外国往来。
  • 博学多闻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甘雌伏  甘:甘心,情愿;雌伏:雌鸟伏在那儿不动,比喻隐藏,不进取。比喻不甘心处于无所作为的境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见经传  经传:指被古人尊崇为典范的著作。经传上没有记载。后常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