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及注释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蚕事起本翻译及注释

蚕事起本翻译及注释

查看蚕事起本全诗

译文

  《汉书·食货志》:“品种优良的五谷和布帛两类物资,是养育人民的根本,都兴起在神农时代。”

  《易·系辞》:神农氏死后,黄帝、帝尧、帝舜接着兴起,他们通晓改善器物的方法;不断革新器用,使人民乐于使用,不觉厌烦。人民穿上非常舒适的衣服,天下变得非常有秩序,这完全是受到《乾卦》和《坤卦》的启示。疏:黄帝以前,多用鸟兽的皮毛为衣,后因人口增多,野兽渐少,兽皮不够用,便改用丝麻织成的布和帛缝制衣服,使百姓感到很方便。

  《通典》:周代有祭祀先蚕的制度。所谓“先蚕”,实指天驷星,古时认为“蚕”和“马”的精气是相同的。汉代的制度,祭祀的蚕神是苑窳羊主反妇人和寓氏公主。北齐的先蚕祠是轩辕黄帝,祭祀礼仪与先农相同。后周祭祀的先蚕是西陵氏。

注释

  ①《汉·食货志》:引文系节引自《汉书·食货志上》。

  ②《易·系辞》:节引自《易经·系辞下》。

  ③通其变,使民不倦:《系辞》注:“通物之变,故乐其器用,不懈倦。”译文依照注文意译。

  ④垂衣裳而天下治:这句话在这里是说,“让人民穿上舒适的衣服”。到了后来却演变成歌功颂德的套语。意思是说“帝王穿着华丽的衣裳”,文绉绉的,便可从容不迫地把天下治理好。

  ⑤盖取诸乾坤:根据《易经·系辞》的说法,人类早期的创造发明,多是由于受到《易》卦的启示,如“刳木为舟”是受了《涣卦》的启示,“服牛乘马”是受了《随卦》的启示,等等。

  ⑥疏:殿本将“疏”字改作“孔颖达曰”。

  ⑦《通典》:见唐杜估《通典》卷46“先蚕”。引文系据《通典》原文改写而成。

  ⑧先蚕:传说中最早教民养蚕的“蚕神”。

  ⑨窳:《通典》的原注是:“窳,音俞。”

  ⑩寓氏公主:汉代以苑窳妇人和寓氏公主为蚕神,其说见于《后汉书·礼仪志》,但故事情节不详。

  祠:《说文》“春祭曰祠”。又“祠”同“祀”。

  西陵氏:《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娶于西陵之女,是为螺祖。”西陵氏即为螺祖,是传说中最早教民养蚕的人。

推荐古诗: 一七令(诗,绮美,瑰奇)孤雁为有送沈子福之江东浣溪沙(髻子伤春懒更梳)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出都(重入修门甫岁馀)安乐宫(深井桐乌起)自昌谷到洛后门

推荐诗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热文成语

  • 安国宁家  指治理国家。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比肩而立  比肩:并肩。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
  • 彼众我寡  彼:对方。指对方军队势众,而我方力量单薄。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拨乱反正  乱:指乱世;反:通“返”,回复。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 博闻强记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