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及注释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下蚁翻译及注释

下蚁翻译及注释

查看下蚁全诗

译文

  《齐民要术》:刚生下来的蚕蚁,用荻叶收扫便会使蚕受伤。

  《博闻录》:把地桑叶切成像头发丝一般粗细,在净纸上掺散均匀,然后将蚕种纸覆盖在上面,蚕蚁闻到桑的香味,会自动地下到桑叶上。务必不可以用鹅毛翎去扫动。

  《务本新书》:农民家中蚕下蚁的方法,大多是用桃木棒,将正在下蚁的蚕连翻转过来敲打,然后将打下来的蚕蚁,扫成堆用纸包好,称分量。蚕蚁散布到箔上以后,连连生病,大都是因为经不起这些折腾。从今以后,到蚕蚁快要生的时候,应当在箔上均匀地铺上蓐草,蓐草上面还应铺上蓐纸,以免蚁蚕落入蓐草中,蓐草要舂捣柔软。在盛放熟火的炝中放上红枣一二颗,预先将蚕连称过分量,然后将切细的桑叶匀撒在蓐纸上,接着把蚕连翻过来搭盖在细叶上面。若想使蚕蚁稀稠均匀,应当频频地移动蚕连。等到蚕蚁全部下毕,再称量下过蚁的空连,便可知晓下蚁的分量。依照这样的办法生接着收蚁,百分之一的损伤也不会有。现在人们常说,下三两蚕蚁,常常差不多布满一席,致失于过密,堆压拥挤,难免会受到损伤。以后,如果有三两蚕蚁,一定可以均匀地布满一席还多的蚕。若下蚁的分量有多有少,皆可依照这个标准增减。还有一点,养蚕切不要贪图多养,假如自己的力量,只应养三两蚕蚁,因为贪图多养,却养蚁四两,其结果便会造成桑叶、蚕室、蚕椽、蚕箔、人力、柴薪等都不够用,从而导致(蚕财)两失。

  《士农必用》:收蚁一事,全在人的细心周到、动作轻巧,将蚁蚕安放得稀稠均匀合适;既不要使蚁受到惊吓和损伤,也不要让蚁过于稠密,互相重叠挤压。下蚁时,蚕妇应洗浴净身,更换衣服,才入蚕室。蚕屋内焚香,院中的鸡、狗、母畜,都要被驱赶到远处去,以免惊吓新生的蚕蚁。蚁蚕一经生齐,就要即时取出新桑叶,用锋利的快刀切细,桑叶要等到收蚁时即时切,那么刀的切口上才会有津液;若使用钝刀,预先切好,切口处便会一点津液都没有。用筛子将切过的细叶,筛在蚕槌中箔的蓐纸上,务必要均匀,筛薄。需要用筛子,才能将叶散均匀。如叶子散不均匀,便会使有的蚁吃得多,有的少。筛子用竹子编制,用苇子编制也可以,秫黍秸也可以。筛子像小碗一般大小,筛底的方孔,可以让小指穿得过去。将蚕连覆盖在细叶上,蚕蚁自然会爬到叶上;如果有的蚁过了很长的时间仍然不下连,甚或爬到蚕连的背面上,可以将连翻转过来,如果仍然不下连,便可和连纸一起丢弃不要。这类的蚁不是发育有缺残,便是有病的病蚁。一领箔蓐上面,如果下三两蚁,等到了老蚕期,便可分为三十箔。每一钱重的蚕蚁,到老蚕期便可长成一箔。箔是指一丈长、七尺阔的箔,如果箔比上面说的要小,还可以减少下蚁量;下蚁多了,蚕长大时便会太稠,以后的麻烦会很多。养蚕的数量超过三十箔时,可以另外增加收蚁箔;养蚕少的,便可将蚁下在筐内,铺垫蚕蓐的方法,同前述。

注释

  ①《齐民要术》的本文是“初生以毛扫”,旁注是“用荻扫则伤蚕”,这里是引用的注文。荻:禾本科,似苇而小,茎中实,叶似苇。

  ②掺净纸上:掺:原意是掺拌、掺和。参考后文文义,“掺”字在这里作“撒布均匀”,或“均匀地撒布”讲。

  ③这是用桑叶收蚁法的最早记载,现在改进为“网收法”。即将红色的细网,覆盖在生蚁的蚕卵上,网上匀撒细切的桑叶,待蚁上来食叶时,将网抬至蚕座上。

  ④从后文看,蓐草上面还应铺上蓐纸,以免蚁蚕落入蓐草中。

  ⑤煻:音唐,《集韵》作“煻煨,热灰火也”。故知“煻”即盛放熟火的火仓。枣:红枣。

  ⑥箔:箔的长度为一丈,宽七尺,面积是七十方尺。大概要比“席”大得多。

  ⑦两失:原文并没有指出是哪两种损失。译文“蚕财”二字是译者所加。叶少蚕多,故“蚕失”;花费了许多钱买叶,增加设备,但蚕茧却不得相应的增加,故“财失”。

  ⑧注文虽然带有不少迷信色彩,但同时却可以看出当时养蚕人家是如何地敬重蚕事。

  ⑨叶查:“查”同“楂”。叶查:指刀的切口。

  ⑩须用筛子能匀:殿本在“能匀”前有“乃”字,作“乃能匀”。

  秫黍秸:“秸”与“秸”同。指高粱秆,北方称“秫秸”。

  缘:循也,言蚁循着桑叶,从蚕连下到蚁蓐上。按:山东习俗,言“蚕行”忌用“爬”字,多用“缘”代“爬”。此处连用“缘叶上”、“缘上连背”两“缘”字,或亦即此一习俗。

推荐古诗: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送沈子福之江东西归绝句(五年江上损容颜)念奴娇(水天空阔)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七绝(暮色苍茫看劲松)南乡子(霜降水痕收)念奴娇(凭高眺远)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出塞(涿州沙上饮盘桓)

推荐诗句: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热文成语

  • 爱惜羽毛  羽毛:比喻人的声望。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山黑水  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 百世师  品德学问可以做为百代的表率。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笔下生花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秉公办理  秉:掌握,主持。公:公法。根据公道办事。
  • 捕风捉影  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近人情  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