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鉴赏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燕子来舟中作鉴赏

燕子来舟中作鉴赏

查看燕子来舟中作全诗

  杜甫于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出峡,先是漂泊湖北,后转徙湖南,公元769年正月由岳州到潭州。写此诗时,已是第二年的春天了,诗人仍留滞潭州,以舟为家。所以诗一开始就点明“湖南为客动经春”,接着又以燕子衔泥筑巢来形象地描绘春天的景象,引出所咏的对象——燕子。

  燕子是一种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被古代诗人所青睐,经常置于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意思是:“旧时你入我故园之中曾经认识了我这主人,如今又逢春社之日,小燕儿,你竟远远地看着我,莫非你也在疑惑吗?为什么主人变成这么孤独,这么衰老?他的故园又怎样了?他为什么在孤舟中漂流?”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意思是:“我老病一生,有谁来怜我,只有你小燕子倒来关心我了。而我也正在哀怜你,天地如此广阔,小小的燕子却只能到处为家没有定居之所,这又何异于飘飘荡荡托身于茫茫江湖之中的我呢?”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意思是:“为了安慰我的寂寞,小燕子啊,你竟翩然来我舟中,暂歇船樯上,可刚和我说了几句话马上又起身飞去,因为你也忙于生计要不断地去衔泥捉虫呀。而你又不忍径去,穿花贴水,徘徊顾恋,真令我禁不住老泪纵横了。”

  此诗写燕来舟中,似乎是来陪伴寂寞的诗人;而诗人的感情像泉水一样汩汩地流入读者的心田。诗中表现的场景是,衰颜白发的诗人,因病滞留在孤舟中,而在船樯上却站着一只轻盈的小燕子,这活泼的小生命给诗人带来春天的信息。诗人抬头对着燕子充满爱怜地说话,一边又悲叹着喃喃自语,没有比这样的情景更令读者感动的了。

  全诗极写漂泊动荡的忧思,“为客经春”是一篇的主骨。中间四句看似句句咏燕,实是句句关连着诗人的茫茫身世。最后一联,前十一字,也是字字贴燕,后三字“益沾巾”突然转为写诗人自己。体物缘情,浑然一体,使读者分不清究竟是人怜燕,还是燕怜人,凄楚悲怆,感人肺腑。明末清初卢世榷《杜诗胥抄》评价说:“此子美晚岁客湖南时作。七言律诗以此收卷,五十六字内,比物连类,似复似繁,茫茫有身世无穷之感,却又一字不说出,读之但觉满纸是泪,世之相后也,一千岁矣,而其诗能动人如此。”

推荐古诗: 邯郸冬至夜思家燕子楼(满床明月满帘霜)秋浦途中菩萨蛮(铜簧韵脆锵寒竹)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送綦毋潜落第还乡送张五归山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推荐诗句: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柳絮风轻,梨花雨细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翠蛾双敛正含情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恩忘义  背:背叛。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病民蛊国  病:损坏,祸害;蛊:相传为人工培养的毒虫,引伸为毒害。害人民、害国家。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白之冤  白:搞清楚。没有得到辩白或洗刷的冤屈。
  • 不当人子  表示歉意或感谢的话,意思是罪过,不敢当。
  • 不尴不尬  比喻左右为难,不好处理。也形容样子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