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古战场文》是李华“极思研搉”的力作。唐玄宗开元后期,骄侈昏庸,好战喜功,边将经常背信弃义,使用阴谋,挑起对边境少数民族的战争,以邀功求赏,造成“夷夏”之间矛盾加深,战祸不断,士兵伤亡惨重。如749年(天宝八年)哥舒翰攻吐蕃石堡城,唐军战死数万;751年(天宝十年)安禄山率兵六万进攻契丹,全军覆没。《吊古战场文》以凭吊古战场起兴,中心是主张实行王道,以仁德礼义悦服远人,达到天下一统。在对待战争的观点上,主张兴仁义之师,有征无战,肯定反侵略战争,反对侵略战争。文中把战争描绘得十分残酷凄惨,旨在唤起各阶层人士的反战情绪,以求做到“守在四夷”,安定边防,具有强烈的针对性。虽用骈文形式,但文字流畅,情景交融,主题鲜明,寄意深切,不愧为古今传诵的名篇。
《吊古战场文》在《李遐叔文集》、《唐文粹》、《文苑英华》等均收入,文字小异,此不一一出校。
推荐古诗:
李都尉古剑、
月夜登阁避暑、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题李凝幽居、
雪晴晚望、
嘲桃、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西施咏、
池州翠微亭(经年尘土满征衣)、
水调歌头(才饮长沙水)
推荐诗句: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班师回朝 班:调回。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
- 搬石砸脚 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奔走相告 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病从口入 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
- 波澜老成 波澜:波涛,形容文章多起伏;老成:指文章很老练。形容文章气势雄壮,语句老练。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成体统 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