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辨别、判断一个人是否采取最佳行为方式呢?孟子认为,要看一个人的眼睛、眼神,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心中所思所想,都会在眼睛中表现出来。这个“人焉廋哉?”见于《论语·为政》篇第十节,这是孔子对人的观察,对为政者的观察。察言观色,也是讲“为政”的道理,我们所有的政事、政治、政策等,都是针对人的,针对着一个个具体的人。没有人作为对象的政事、政治、政策,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能的。为政者、施政者、受政者,都是人,既然是人,就必须要对其察言观色。尤其是对为政者,施政者。因此这是孔子讲怎样搜求“为政”的人材的。“视其所以”,看他为什么做这件事的原因,“观其所由”,再观察他做这件事的动机、由来,基本上就可以知道一个人的“为人”了。而“察其所安”则最为重要!安,安什么呢?有些人安于享乐,有些人安于清贫,有些人安于平常,有些人安于奋进,有些人安于现实,而有些人就很难安于什么,干什么都不对劲,不知道自己的一生到底是什么。所以,搜求为政者要“察其所安”,要安于奋进的人,安于追求“孝”、“礼”的人,才能做好一个为政者。若要搜求一个安于享乐的人,显然不行;搜求一个安于清贫的人,也是不行的,因为他自己认为清贫就是美好的,要让所有的人都来清贫,显然也就不行了。所以,“察言观色”最重要的是落实在“安”心上,也就是说,要从一个人的心态上、心理上进行考察,才能搜求出为政之人。
推荐古诗:
兵车行、
贾生、
点绛唇(蹴罢秋千)、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己深)、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
残春(残春醉著钓鱼庵)、
感皇恩(小阁倚秋空)、
寄别李德远(李侯不恨世卖友)、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白发将军亦壮哉)
推荐诗句: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
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聱牙戟口 形容文词艰涩,拗口难读。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首北面 北面:古以南面为尊,北面为卑,此指学生敬师之礼。谓年老犹拜师受业。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搬石砸脚 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
- 敝鼓丧豚 敝:破,坏;丧:失去;豚:猪。指击破鼓、烹掉猪以求神治病,病仍未治好。形容费而无益。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分轩轾 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 不轨之徒 不守法纪或图谋作乱的人。
- 不合时宜 时宜:当时的需要和潮流。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