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乂,原名尚真,赵州房子人。少年时期与其兄长尚一、尚贞都因为善做文章而闻名,考取进士。景龙年中(707),多次升为中书舍人。当时逢中宗派遣使节到江南各地分路赎生,用国家的物品充值。李 乂上书劝谏。
李乂主持起草国家的法规章程和皇帝的诏书命令多年。景云元年(710),李乂升为吏部侍郎,与宋王景、卢从愿共同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选拔官吏排列顺序公平得当,在当时甚得世人称道。李 乂不久转为黄门侍郎。当时睿宗诏令建造金仙、玉真二观,李乂多次上表劝谏,睿宗往往优先采纳他的意见。开元初年(713),皇上特别诏令李 乂与中书侍郎苏廷页纂集起居注,选录那些上等的谋略和美好的言论作为国家长远发展的制度,另外编写上奏给皇上。李乂在门下,经常纠正朝政缺失。开元初年(713),姚崇任紫微令,推荐李 乂为紫微侍郎。姚崇对外称举荐贤才,实质上是引为自己位下,辞去李乂的纠驳权力。李乂不久任刑部尚书。李乂很有学识,朝廷称他有任宰相的希望,不巧这时病死。兄长尚一,任清源尉,早死;兄长尚贞,做官至博州刺史。兄弟共为一集,名为《李氏花萼集》,总共二十卷。
推荐古诗:
寄韩潮州愈、
过故人庄、
相思、
满庭芳(小阁藏春,闲窗锁昼)、
春晴怀故园海棠(竹边台榭水边亭)、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华发寻春喜见梅)、
二月二十四日作(棠梨花开社酒浓)、
邯郸宫人怨(邯郸陌上三月春)、
更漏子(风带寒)、
婆罗门令(昨宵里恁和衣睡)
推荐诗句: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矮人看场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补苴罅漏 苴:鞋底的草垫;罅:缝隙。补好裂缝,堵住漏洞。比喻弥补事物的缺陷。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稼不穑 稼:播种;穑:收获谷物。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可教训 教训:教育,教诲。对某人无法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