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年秋天,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怀着激动心情,临行前他写下这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帐簿里,以作告别。
1910年秋,他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在离家别乡时,他抄改了下面这首诗留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原诗为“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是日本人所作。这诗在日本影响甚大,传人中国后也广为流行。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第1卷第5号曾译载此诗。毛泽东将原诗的“学不成名死不还”改成“学不成名誓不还”很可能是与记忆中的“不斩楼兰誓不还”之句相关。毛泽东用此诗借以表达自己一心求学、胸怀四方的志向、决心和意志。
推荐古诗:
漫兴、
赋得古原草送别、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题乌江亭、
过香积寺、
凉州词、
书扇示门人、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红楼梦十二曲—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袭人(枉自温柔和顺)
推荐诗句: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案兵束甲 放下兵器,捆束铠甲。指停止作战。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年之后 死的讳称。
-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笔大如椽 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补天浴日 这是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给太阳洗澡两个神话故事。后用来比喻人有战胜自然的能力。也形容伟大的功业。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成器 器:指人的度量、才干。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气质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没有什么出息。有时也指不学好,自甘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