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手书行草《沁园春·长沙》,被认为是代表其书法最高水平的作品
毛泽东创作了多篇旧体诗词作品,《西江月·井冈山》和《七律·长征》最早随着《西行漫记》的出版而开始广泛传播,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发表的《沁园春·雪》引起当时全国文化界瞩目,有一定的政治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7年的《诗刊》创刊号集中发表了18首毛泽东诗词,大多与中国革命或国家建设有关,气势磅礴,景象雄伟,对当时的中国文学和时代精神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毛泽东诗词还被译成英、法、俄、德、日、印度等多种语言发表[138]。中国出版有多种版本的毛泽东诗词选集和注释赏析,其中以中央文献出版社的《毛泽东诗词集》最为著名,收入诗词67首。
毛泽东酷爱书法,他晚年的书法被称为“毛体”,草书——意笔相从、豪迈飞动、连绵跌宕,雄奇超逸——以线条奔放、动感强烈为特征。他曾为《人民日报》、人民邮电、新华书店、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报刊和单位题名。改革开放后由于大规模个人崇拜活动的停止,使用毛体字的部门和单位日渐减少。
推荐古诗:
登西楼忆行简、
和梦得、
登乐游原、
忆梅、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殢人娇(玉瘦香浓)、
洞仙歌(冰肌玉骨)、
出师讨满夷自瓜洲至金陵(缟素临江誓来胡)、
嘲顽石幻相(女娲炼石已荒唐)、
无题(孩儿立志出乡关)
推荐诗句: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山无陵,江水为竭、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鹔鹴换美酒,舞衣罢雕龙、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暗弱无断 愚昧软弱,没有决断。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黑分明 比喻是非分得清楚。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屏气敛息 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止住了呼吸。
- 博学多才 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 博学多闻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