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解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一节解析

第一节解析

查看第一节全诗

  天、地、人三者的关系问题古往今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三者到底谁最重要也就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如我们在注释中所引,荀子曾经从农业生产的角度论述过天时、地利、人和的问题。但他并没有区分谁重要谁不重要,而是三者并重,缺一不可。

  孟子在这里则主要是从军事方面来分析论述天时、地利、人和之间关系的,而且是观点鲜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者之中,“人和”是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地利”次之,“天时”又次之。这是与他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贯思想分军开的,同时,也是与他论述天时、地利、人和关系的目的分不开的,同时,也是与他论述天时、地利、人和关系的目的分不开的。正是从强调“人和”的重要性出发,他得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这就把问题从军事引向了政治,实际上又回到了他那“老生常谈”的“仁政”话题。

  按照孟子的看法,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国家也不是靠山川就可以险阻就可以保住的,所以,闭关锁国是没有出路的。要改革,要开放,要提高自己的国力,让老百姓安居炙业。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就会“得道者多助”,多助到了极点,全天下的老百姓都会顺从归服。那就必然会出现孔子所说的那种情况——“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论语•子路》各国人士都来申请留学,申请经商,甚至携带妻子儿女前来申请移民定居哪里还用得着“封疆之界”呢?只怕是赶也赶不走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就这样成了名言,以至于我们为现在还常常用它来评价国际关系,谴责霸权主义者。

  当然,“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同样是名言,而且,还更为广泛地应用于商业竞争、体育比赛尤其是足球比赛的狂热之中。这充分说明它所蕴含的哲理是丰富、深刻而具广阔的延展性的。

  所谓“人心齐,泰山移。”谁说“人和”不是最最重要的财富呢?

推荐古诗: 贫女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春日上方即事点绛唇(寂寞深闺)春日词(春云阴阴雪欲落)红楼梦十二曲—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少年游(青衫磊落险峰行)残菊(黄昏风雨打园林)采桑子(别来长记西楼事)霜风(十月霜凤吼屋边)

推荐诗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日做梦  大白天做梦。比喻根本不能实现的梦想。
  • 百步穿杨  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本性难移  移:改变。本质难于改变。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彼竭我盈  彼:他,对方;竭:尽;盈:充满。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兵戎相见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 秉公无私  秉公:主持公道。指做事公道不掺杂私念。
  • 伯仲之间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间:中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