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 丁玲(1904—1986),现代女作家,原名蒋伟,字冰之,湖南临澧人。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主编左联机关刊物《北斗》。1936年赴陕北,曾任《解放日报》副刊主编,陕甘宁边区文协副主任等。代表作有《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
② 壁,这里指城墙。落照,夕阳。这句是说,城头上红旗在夕阳中飘扬。
③ 孤城,即指保安城。
④ 保安,旧县名,在陕西西北部,邻接甘肃。1936年7月至1937年1月,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曾驻在这里(后移往延安)。为纪念1936年4月在与国民党军作战中光荣牺牲的红二十八军军长、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刘志丹,改名志丹县。
⑤ 洞,窑洞。这两句记中共中央宣传部设宴招待丁玲之事。毛泽东和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人都出席了这次宴会。
⑥ 纤笔,纤细的笔。谁与似,谁与之相似?即谁或什么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⑦ 毛瑟,枪支名。德国威廉·毛瑟、彼德·毛瑟兄弟所设计,毛瑟工厂所制造的步枪、手枪,在当时很有名。按孙中山先生在1922年8月24日《与报界的谈话》中说:“常言谓:一支笔胜于三千毛瑟枪。”以上二句用为典故,盛赞丁玲,亦体现了党对革命文化工作的重视。
⑧ 阵图,古代军队作战的队列图。这里借指战役计划。陇山,六盘山南段的别称。在陕西陇县西北,延伸于陕西、甘肃两省边境。南北走向,延长约100公里,海拔2000米左右。山势陡峭。是渭河平原与陇西高原的分界。这句是说,军事地图上的作战计划已开始实施,部队向陇山以东地区开进。按当时红军主力的战略指向———西安地区,即在陇山之东。
⑨“昨天”二句,赞扬丁玲以一文弱女性而投身于艰苦的军旅战斗生活。构思可参看金代周昂《北行》诗二首其二:“竞夸新战士,谁识旧书生?”
推荐古诗:
早雁、
陇头吟、
送梓州李使君、
杂诗、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号令风霆迅)、
和段季承左臧惠四绝句(个个诗家各筑坛)、
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
醉翁操(琅然,清圆)、
度浮桥至南台(客中多病废登临)
推荐诗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
柳絮风轻,梨花雨细、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傲慢少礼 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星不如一月 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质优。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碧血丹心 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
-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
- 并蒂芙蓉 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芙蓉:荷花别名。两朵荷花并生一蒂。比喻夫妻相亲相爱。也比喻两者可以相媲美。
- 薄命佳人 薄命:福薄命苦。福薄命苦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