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轶闻传说:天下事非一家私议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程颢轶闻传说:天下事非一家私议

程颢轶闻传说:天下事非一家私议

查看程颢全诗

  程颢在京任御史期间,恰逢宋神宗安排王安石在全国推行“熙宁变法”。“熙宁变法”一经铺开,便立刻激起众多士大夫的反对。

  在北宋士大夫之间,即使是反对变法者,反对的程度和态度也不尽相同。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司马光、翰林学士范镇、御史中丞吕公著等人对新法明确表示反对,其中司马光最为激烈,他曾对宋神宗说:“臣之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司马光对王安石,真是势同水火,不共戴天。而程颢作为反对者阵营中的一员,态度上却温柔敦厚多了。王安石作为朝中炙手可热的人物,也对程颢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尊敬,尽管王比程还年长十一岁。王安石与大臣们讨论变法事宜,大家思想上不通,王安石声色俱厉,暴跳如雷,就要摘人家的官帽。恰巧程颢受命前来议事,听后不慌不忙地劝王安石道:“天下事非一家私议,愿平气以听。”如果是其他人,王安石又要大发雷霆了,但见是程颢,所以“安石为之愧屈”。

  程颢说话做事,有理有节,不动真气,但他反对变法的态度却是一贯的,丝毫没有改变。他任御史期间,多次上书宋神宗,指出不可变法的理由。见劝说无效,便最后说了一句:“自古兴治立事,未有中外人情交谓不可而能有成者。”意思是反对者太多,总有反对的理由,天下没有反对者过多而能成功的改革,他以支持和反对改革人数的多寡来预测改革的成败,这倒与当时其他士大夫以王安石的长相批评他、以王安石的品格贬低他有所不同,不过程颢这一反对的理由,最终也确实一语成谶。

  变法的对错、长短、好坏姑且不论,程颢在变法中的表现的确温柔敦厚,颇见君子之风,无怪乎刚烈火爆如王安石者,都对他如此尊敬。

推荐古诗: 秦中寄远上人田园乐七首(桃红复含宿雨)江上渔者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出师讨满夷自瓜洲至金陵(缟素临江誓来胡)中秋对月有怀(未卜三生愿)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

推荐诗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热文成语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爱富嫌贫  嫌弃贫穷,喜爱富有。指对人的好恶以其贫富为准。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圭之玷  白玉上的一个斑点。比喻人或物大体很好,只是有些小缺点。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纸黑字  白纸上写下了黑字。比喻有确凿的文字凭据,不容抵赖或悔改。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不分皂白  皂:黑色。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 不动声色  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了了之  了:了结,结束。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指把事情放在一边不管,就算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