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的问题,孔子、孟子都有表面上看来自相矛盾的说法:
孔子一方面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另一方面却又说:“言必信,行必果,孩在然小人哉!”(《论语•子路》)
孟子一方面说:“君子不亮,恶乎执?”另一方面却又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离娄下》)
这种自相矛盾,正如我们已多次说过的那样,其实正是原则与变通二者的对立统一。在孔子、孟子看来,一方面,“信”是君子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之一;但另一方面,又不能拘泥于小节小信。所以,应该以“义”来进行调节变通,这就是孟子所说的“惟义所在。”其实,二者的辩证统一,孔子在《论语•卫灵公》里也已经说到过,这就是“君子贞而不谅。”贞是大信,谅是小信(与孟子本章的“亮”(谅)泛指一般的信不一样)。一句话,要大信,不要小信;要在原则问题上讲信用,不要拘泥固守于小节上的一成不变。
这就是孔子、孟子关于“信”的辩证观,值得我们特别注意.以免引起思想认识上的迷惑不解乃至于混乱。
推荐古诗:
城上夜宴、
览卢子蒙侍御旧诗,多与微之唱和。感今伤昔,因赠子蒙,题于卷后、
禹庙、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渡浙江问舟中人、
洛中访袁拾不遇、
老将行、
山居即事、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推荐诗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鹔鹴换美酒,舞衣罢雕龙、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昂霄耸壑 昂:高;壑:峪。高出霄汉,耸立山壑。形容才能杰出,建树宏大功业。也形容志气高昂,胸怀广阔。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花齐放 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半部论语 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不安其室 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 不辞而别 辞:告辞;别:离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或悄悄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