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与饵”指流行的仁义礼法之治,“过客”指一般的执政者,但还不是指最高统治者。老子在本章里警诫那些执政的官员们不要沉湎于声色美食之中,应该归附于自然质朴的大道,才能保持社会的安定与发展。统治集团纵情声色,不理政事,这是在春秋末年带有普遍性的现象。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使人民群众遭受严重的痛苦。而在日常生活中,统治者荒于朝政,根本不关心人民群众的死活。老子对于当时这种状况极为清楚,他这章里所说的话,表明他为老百姓的安危生存而忧虑的历史责任感。
推荐古诗:
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
独坐敬亭山、
夜筝(紫袖红弦明月中)、
江亭(水流心不竞)、
念昔游三首(李白题诗水西寺)、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与诸子登岘山、
出塞、
送别、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推荐诗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病病歪歪 形容病体衰弱无力的样子。
- 补偏救弊 偏:偏差;弊:赞美。补救偏差漏洞,纠正缺点错误。
- 不分轩轾 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欢而散 很不愉快地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