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轶事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宇文虚中轶事

宇文虚中轶事

查看宇文虚中全诗

  宣和年间,承平日久,童贯等人又开边生事,宇文虚中深知宋朝将有纳侮自焚自祸,上书建策,“皆不报”。

  金军第一次侵汴,宇文虚中殚精竭虑,出谋划策,亲入金营与金酋周旋,最终金军退走。事后,宋朝言官弹劾他议和误国,被贬放青州,又窜韶州。

  高宗建炎二年(1128)赵构寻求出使金国使者,宇文虚中毅然应诏使金,被软禁。转年,由于宋金之间关系略有松动,金人放宋使回江南,宇文虚中言道:“二帝未归,我不能回去。”独留虎狼之国。由于宇文虚中仪表堂堂,文采卓然,金人爱其才艺,“加以官爵,(宇文虚中)即受之”,使得后来的宋使洪皓等人很鄙视他,实际上宇文虚中心中怀有更大的抱负,忍辱负重,以成将来大事。他在金朝,每每派人持密信告以金国虚实,金人每次南侵,他也想方设法予以阻劝,真正是身在金营心在宋。可恨的是,秦桧奸邪,为报答金兀术在宋金和议中要宋朝保证不能轻易废掉宰相(主和的秦桧本人),他便把宇文虚中为宋朝内探的实情告予金国。更有甚者,秦桧为金人出主谋,尽迁宇文虚中家属于金国。宇文虚中得讯,密奏高宗说,若金人索取我家属,请告知他们我的家属早已在靖康乱中失散。不料,高宗赵构不仅不保护这个功臣,反而亲自下诏派中使前往时在闽中的宇文虚中一家,一个不留,全部派人监视着送往金国。金熙宗皇统六年(公元1146年),被高宗、秦桧出卖的宇文虚中被金朝杀害,全家百余口也遭屠戮。《金史》称宇文虚中因恃才轻肆被女真贵族以文字案致死,《宋史》也大概如此说,估计皆是陋儒文人认为宇文虚中政治“失节”,才一致对他没好感。其时,清人袁枚在《随园随笔》摘选散佚的宋人施德操笔记,发现有这样一条惊人的记载:“绍兴十五年(1145年)(十六年?),(宇文虚中)谋挟渊圣(宋钦宗)南归,为人告变。(宇文)虚中急发兵直至金主(金熙宗)帐下,金主几不能脱,事不成而诛。”盖世胆魄,是在可歌可泣!而这些记载,均被金宋元的腐儒和文臣“选择性遗忘”,清朝御用奴才更会删去这样的记载,青史浩瀚,英魂埋没,只留下如下的讥讽字句:“(宇文虚中)即受其(金国)命,为之定官制,草赦文,享富贵”,殊不知大英雄早有诗言:“人生一死浑闲事,裂眦穿胸不汝忘”。一个如此怀有家国深情的人,一个如此笑看死亡的人,又怎可能是贪生怕死、追求富贵荣华的宵小!

推荐古诗: 古风(倚剑登高台)夜雪(已讶衾枕冷)寄韩潮州愈谢新恩(樱花落尽春将困)游子吟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蝶恋花(簌簌无风花自堕)春晴怀故园海棠(竹边台榭水边亭)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夜行船(百岁光阴如梦蝶)

推荐诗句: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安如盘石  安:安稳;盘石:大石头。像盘石一样安稳不动。形容非常稳固,不可动摇。
  •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笨嘴拙舌  拙:不巧。形容没有口才,不善言辞。
  • 比物此志  比物:比类,比喻;志:心意。指用事物行为来寄托、表达自己的心意。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秉公办理  秉:掌握,主持。公:公法。根据公道办事。
  • 薄技在身  薄:微小。指自己掌握了微小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