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故事:教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岑参故事:教子

岑参故事:教子

查看岑参全诗

  公元752年,一天,岑参在武威办完军务,赶回西域,途经赤亭,戍边的士兵让他题词、赋诗。岑参和这些士兵是老熟人了,也不托词。刚题完一首诗,不料,挤在当中的一个小孩,随口吟了出来。岑参有些吃惊,这里还有这样的孩子。士兵告诉他说:“这个小孩子是个回鹘放羊娃,一次大风,这个放羊娃救了我们十三个士兵,是我们允许他在这放羊的。”岑参转过头问放羊娃:“是谁教你汉语的?”放羊娃说:“是父亲。”一个士兵说:“他家是早年流落到这里的。”放羊娃从怀里掏出一本破旧的书递给岑参。岑参不懂回鹘文,问放羊娃。放羊娃说:“是爷爷写的,叫《论语》。”岑参没再吱声,他抚摸了一下放羊娃的头,给放羊娃题了一幅字:“论语博大,回鹘远志。”放羊娃把题词揣到怀里,向岑参鞠了三个躬,高兴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的父亲听说诗人岑参来此,就领着放羊娃找到岑参说,他家是书香门第,原来在漠北草原,因宫廷之乱逃亡西域。他恳求岑参收孩子为义子,教以成人。岑参内心非常喜爱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又心想,在西域,军队很缺翻译,这孩子可以造就造就。于是,对放羊娃的父亲说:“我是军人,要收他为义子,我得把他带走。”放羊娃的父亲立刻答应了岑参。放羊娃的名字原来叫也里,岑参给他改了个名字叫,“岑鹘”。就这样,岑鹘跟着岑参参军入伍,来到了轮台。

  几年过后,岑鹘在岑参的悉心教导下,不仅聪明干练,而且精通汉语和回鹘语。岑参入关赴任,向朝廷举荐了岑鹘。岑鹘没有辜负老师的栽培,一边工作,一边培养了许多翻译。岑鹘晚年回到了家乡蒲昌,享受天伦之乐。他继续教育他的儿孙们,讲岑参的故事。后来,回鹘首领仆固俊尽取西州,建立高昌回鹘王国。岑鹘后代多有在王国为官者,元代,高昌著名尼僧,翻译家舍兰兰就是岑鹘的后代。

推荐古诗: 和刘郎中学士题集贤阁小寒食舟中作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日射留别王维列女操连昌宫词御街行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推荐诗句: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哀声叹气  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城借一  背:背向;借:凭借;一:一战。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俾昼作夜  指晨昏颠倒。常用在无限制地享乐。
  • 闭关锁国  闭关自守,不与外国往来。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不茶不饭  不思饮食。形容心事重重。
  • 不轨之徒  不守法纪或图谋作乱的人。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绝于耳  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