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顺说:“‘盗夸’之人过着奢侈生活,而人民却在挨饿。按照老子的学说,这类不正常的情况是不会永远存在下去的,人类社会迟早会回复它自己最初的‘天之道’。老子警告那些自私的统治者,他们永远渴望着财货有余,这就给自己伏下极大的危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四十六章)。这样,他们违背了‘天之道’的法则,而‘不道早已’(三十章)。让早已忘却先王的金科玉律的自私的统治者不要这样设想,以为他们的力量是不可摧毁的。这样的日子是会来临的:统治者将因自己的一切恶行而受到惩罚,因为在世界上,‘柔弱胜刚强’。老子对于压迫者的炽烈仇恨,对于灾难深重的人民的真挚同情,对及对于压迫人民、掠夺人民的社会政治制度必然崩溃的深刻信念——这些都是老子社会伦理学说中的主要特点。”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角度,抨击当政的暴君为“盗竽”,这是从老子开始到庄子的道家最为可贵的重要观点。在庄子外杂篇里,他提出“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这是传统的观点。事实上那些“财货有余”的人才是货真价实的“盗竽”,“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是从被压迫的劳动者的利益出发而发出的呐喊。从这种观点中,我们也感到这说明了老子并不是腐朽的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代言人,而是真切地代表了被压迫者的愿望。
推荐古诗:
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宿江边阁、
山中送别、
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
阮郎归(绿槐高柳咽新蝉)、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生查子(长恨涉江遥)、
[南吕]金字经·怨战
推荐诗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写入相思传
热文成语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波涛汹涌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 补偏救弊 偏:偏差;弊:赞美。补救偏差漏洞,纠正缺点错误。
- 不欢而散 很不愉快地分手。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立文字 佛家语,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
- 不知高低 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白草黄云 形容边塞秋季的荒凉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