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大文学家。他不但对诗文、书法造诣很深,而且堪称我国古代美食家,对烹调菜肴亦很有研究,尤其擅长制作红烧肉追本穷源,苏轼的这种红烧肉最早在徐州的创制,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杭州时闻名全国。关于东坡肉名字的由来有很多传说,其中一种传说:
相传苏东坡在徐州、黄州、杭州三个地方做过“东坡肉”。在任徐州知州时带领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百姓纷纷杀猪宰羊上府慰劳,东坡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烧制红烧肉回赠予老百姓。大家食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它为“回赠肉”。
元丰三年(1080)二月一日,苏轼被谪贬到黄州,见黄州市面猪肉价贱,而人们不大吃它,便亲自烹调猪肉。有一次他食得兴起,即兴作了一首打油诗名曰《食猪肉诗》,诗中写道:“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此诗一传十,十传百,人们开始争相仿制,并把这道菜戏称为“东坡肉”。 苏东坡二任杭州知州时,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葑草湮没大半的西湖重新恢复昔日美景,杭州的老百姓非常感谢他,过年时,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东坡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醇香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赞赏称奇,于是“东坡肉”的美名更传遍了全国。
推荐古诗:
赠花卿、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酬郭给事(洞门高阁霭余晖)、
山中、
剔银灯、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
五律(三上北高峰)、
行香子(清夜无尘)、
生查子(长恨涉江遥)
推荐诗句: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柳絮风轻,梨花雨细、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博洽多闻 洽:广博;闻:见闻。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卑不亢 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 不乏先例 有不少从前的事可以作为例子。
- 不甘寂寞 形容不甘心被冷落或急于想参与某件事情。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假思索 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