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及注释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五节翻译及注释

第五节翻译及注释

查看第五节全诗

译文  孟子说:“尊重贤才使用能干的人,英俊豪杰在位,那么天下的士子们都会喜悦,就会愿意在这样的朝廷里供职;在市场上,出租房屋而不征税,有法而不针对房屋,那么天下的商人们都会喜悦,从而愿意将货物屯藏在这样的市场;在关卡上,仅是查问而不征税,那么天下的旅客们都会喜悦,从而愿意出入于这样的道路;从事农业的人,只须助耕井田制中的公田而不课以租税,那么天下的农民们都会喜悦,从而愿意耕种这样的土地;房屋,没有划成区域后再分散,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喜悦,从而愿意成为这里的居民。如果能做到这五点,那么邻国的人民,就会象对父母一样敬仰。而率领儿女们,攻打父母亲,自有人类以来,是没有人会这样做的。就这样,就会无敌于天下。天下无敌的人,是代表上天管理人民的官员,若是还不能称王行王道,那是没有的事。”

注释1.廛:(chan蝉)《周礼·廛人》注:“廛,民居区域之称。”《礼记·王制》:“市,廛而不税。”《孟子·滕文公上》:“愿受一廛而为氓。”《说文》:“廛,二亩半一家之居也。”本义为古代城市平民一户人家所居的房地,这里用为交易市场的房屋之意。2.讥:《周礼·宫正》:“几(讥)其出入。”《礼记·王制》:“关执禁以讥。”《管子·国准》:“好讥而不乱,亟变而不变,时至则为,过则去。”《孟子·梁惠王下》:“关讥而不征。”《广雅》:“讥,问也。”这里用为查问之意。3.里:古代一种居民组织,先秦时期以二十五家为里。《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尚书大传》:“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管子·度地》:“百家为里。”《管子·小匡》:“择其贤民,使为里君。”《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一里八十户。”《论语·譔考文》:“古者七十二家为里。”《韩诗外传》:“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这里用为一区域地方之意。4.布:《左传·昭公十六年》:“敢私布之。”《国语·鲁语上》:“布币行礼。”《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山海经·海内经》:“禹鲧是始布土。”这里用为分布、分散之意。5.氓:《诗·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管子·八观》:“氓家无积而衣服修。”《战国策·秦策》:“而不忧民氓。”《孟子·滕文公上》:“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淮南子·脩务》:“以宽民氓。”《说文》:“氓,民也。”古代称外来的百姓为氓,这里用为百姓之意。6.天吏:代表上天管理人民的官员之意。

推荐古诗: 鸟夜啼垂钓过勤政楼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陇西行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忆秦娥(临高阁)归朝欢(我梦扁舟浮震泽)浣溪沙己亥杂诗(一十三度溪花红)

推荐诗句: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哀鸿遍地  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 昂然直入  昂首挺胸地径直走进去。形容傲然威武的样子。
  • 八字没一撇  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碧血丹心  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得而知  没有办法知道。
  • 不分轩轾  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 不法古不修今  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可救药  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