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及注释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五节翻译及注释

第五节翻译及注释

查看第五节全诗

译文  孟子说:“尊重贤才使用能干的人,英俊豪杰在位,那么天下的士子们都会喜悦,就会愿意在这样的朝廷里供职;在市场上,出租房屋而不征税,有法而不针对房屋,那么天下的商人们都会喜悦,从而愿意将货物屯藏在这样的市场;在关卡上,仅是查问而不征税,那么天下的旅客们都会喜悦,从而愿意出入于这样的道路;从事农业的人,只须助耕井田制中的公田而不课以租税,那么天下的农民们都会喜悦,从而愿意耕种这样的土地;房屋,没有划成区域后再分散,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喜悦,从而愿意成为这里的居民。如果能做到这五点,那么邻国的人民,就会象对父母一样敬仰。而率领儿女们,攻打父母亲,自有人类以来,是没有人会这样做的。就这样,就会无敌于天下。天下无敌的人,是代表上天管理人民的官员,若是还不能称王行王道,那是没有的事。”

注释1.廛:(chan蝉)《周礼·廛人》注:“廛,民居区域之称。”《礼记·王制》:“市,廛而不税。”《孟子·滕文公上》:“愿受一廛而为氓。”《说文》:“廛,二亩半一家之居也。”本义为古代城市平民一户人家所居的房地,这里用为交易市场的房屋之意。2.讥:《周礼·宫正》:“几(讥)其出入。”《礼记·王制》:“关执禁以讥。”《管子·国准》:“好讥而不乱,亟变而不变,时至则为,过则去。”《孟子·梁惠王下》:“关讥而不征。”《广雅》:“讥,问也。”这里用为查问之意。3.里:古代一种居民组织,先秦时期以二十五家为里。《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尚书大传》:“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管子·度地》:“百家为里。”《管子·小匡》:“择其贤民,使为里君。”《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一里八十户。”《论语·譔考文》:“古者七十二家为里。”《韩诗外传》:“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这里用为一区域地方之意。4.布:《左传·昭公十六年》:“敢私布之。”《国语·鲁语上》:“布币行礼。”《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山海经·海内经》:“禹鲧是始布土。”这里用为分布、分散之意。5.氓:《诗·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管子·八观》:“氓家无积而衣服修。”《战国策·秦策》:“而不忧民氓。”《孟子·滕文公上》:“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淮南子·脩务》:“以宽民氓。”《说文》:“氓,民也。”古代称外来的百姓为氓,这里用为百姓之意。6.天吏:代表上天管理人民的官员之意。

推荐古诗: 终南山红楼梦十二曲—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自题一绝(满纸荒唐言)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西江月(山下旌旗在望)永遇乐(明月如霜)古游侠呈军中诸将(少年负胆气)归自谣(春艳艳)春夜闻笛(寒山吹笛唤春归)送李端(故关衰草遍)

推荐诗句: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傲然屹立  形容坚定,不可动摇地站立着。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首北面  北面:古以南面为尊,北面为卑,此指学生敬师之礼。谓年老犹拜师受业。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兵荒马乱  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得人心  心:心愿,愿望。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拥护;得不到众人的好评。
  • 不愤不启  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