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琬出身世代书香名宦之家。高祖宋黻,为明代莱阳第一位进士、官至浙江副使。其父宋应亨,天启间进士,历任大名府清丰知县、吏部稽勋司郎中,清兵入关后,死守莱阳抗清,城破殉国。
宋琬自幼聪敏好学,才华出众,应试县、府、道皆名列榜首。1635年,以高材充拔贡入京深造,与父宋应亨、兄宋璜,名噪京华。清顺治三年(1646)乡试亚魁,翌年中进士,授户部河南司主事。后升调吏部稽勋司主事。其廉洁奉公,办事精明。顺治七年(1650)遭逆仆构陷入狱,顺治八年(1651)夏日出狱。出狱后官复原职。顺治十一年(1654)出任陇西右道佥事。到任不久,秦州发生地震,数万百姓无家可归。宋琬一面组织群众重建家园,一面采取措施赈济百姓。因国库空虚,便“出家财,自莱阳邮至以恤其灾”。因其救灾有功,清廷“钦赐蟒服加一级,优升永平副使,管军饷”。
顺治十七年(1660),宋琬调任左参政之职,兼分守绍兴。次年春,族子宋奕炳诬告他与义军首领于七通谋,被下诏入狱。全家被抄,其家人也被押送京入狱。两年后,清廷认为“穷治无迹,证虚不当坐”,将其释放。此时宋琬已无家可归,只好漂泊江南,寄人篱下,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康熙十一年(1672),宋琬“投牒自讼,冤始尽白”,冤情得以昭雪,再次被清廷启用,授四川按察使。任内兴利除弊,将豪强所占的城中空地和郊外荒田分给难民耕种,使他们得以安居乐业。并改革当地陈规陋习,深受百姓爱戴。翌年,宋琬进京述职,适逢吴三桂兵变,他忧愤成疾,病死京都,时年59岁。
推荐古诗:
绝句(江碧鸟逾白)、
北风行、
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二)、
山行、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
晚晴、
积雨辋川庄作、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
好事近(月未到诚斋)
推荐诗句: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爱钱如命 某些人贪爱钱财就像吝啬生命一样。形容十分贪婪、刻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百发百中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彼一时,此一时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捕风捉影 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 不耻最后 因为跑到最后而感到可耻。比喻凡是只要坚持到底,就能达到目的。
- 不过尔尔 尔(前):如此,这样;尔(后):通“耳”,罢了。不过这样罢了。有轻视人的意思。
- 不绝于耳 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