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山西万荣县北面)祭祀后土,途中传来南征将士的捷报,而将当地改名为闻喜,沿用至今。时值秋风萧飒,鸿雁南归,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听说汾水旁边有火光腾起,就在那里立了一座后土祠来祭祠大地。
“顾祝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饮宴,自作《秋风辞》。”刘彻触景生情,以景物起兴,继写楼船中的歌舞盛宴的热闹场面,最后以感叹乐极生悲,人生易老,岁月流逝作结。“怀佳人兮不能忘”等句,抒发了他渴求“贤才”的愿望。
推荐古诗:
登乐游原、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浣溪沙(旧向长堤缆画桡)、
七律(一从大地起风雷)、
忆秦娥(西风烈)、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钱王登假仍如在)、
留春令(采莲舟上)、
结定襄郡狱效陶体(我在河东时)、
采桑子(昭阳忆得神仙侣)、
追和何谢铜雀妓(佳人一壶酒)
推荐诗句: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无作牛山悲,恻怆泪沾臆、
争教清泪不成冰好处便轻别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搬唇递舌 挑拔是非。
- 背本趋末 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屏气敛息 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止住了呼吸。
- 不当人子 表示歉意或感谢的话,意思是罪过,不敢当。
- 不可揆度 揆:音‘葵’度:音‘夺’揆度:估量,揣测。指无法推测。
- 不可言状 言:说;状:描绘。无法用言语形容。
- 不吝指教 不要舍不得指点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