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家庭背景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陈允平家庭背景

陈允平家庭背景

查看陈允平全诗

  陈允平出身官宦世家,先祖陈司直避五代之乱举家迁到福建莆田,高祖陈嘉谟曾赠右朝奉郎,曾祖陈膏曾任左朝奉大夫太府少卿,累赠特进,宦游四明,与四明汪氏联姻,遂著四明鄞县籍。祖父陈居仁(1129-1197),字安行,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官至华文阁直学士,奉政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卒后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文懿,学者称菊坡先生,《宋史》有传。伯父陈卓(1167-1252),陈居仁第五子,字立道,绍熙元年(1190)进士,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壮岁登进士第,宦意泊如,筑有世纶堂,闲居十六年而卒,谥清敏,《宋史》有传。父亲陈阜,陈居仁第六子,官至承奉郎。

  陈允平的家学渊源主要来自祖父陈居仁和五伯父陈卓,而犹得益于陈卓。陈允平出生时祖父已过世,五伯父陈卓就是他的启蒙老师。有诗为证:“寒菊宜霜晚更新,掖垣再世掌丝纶。阿咸老去营西麓,不愧家声故国臣。”([清]袁钧《鄮北杂诗》)陈允平从小受到良好教育,但科举不利,仕途不进。一生只做过几任小官,时间都不长,大部分时间都漫游吴越,闲看山水,多旅居钱塘。宋理宗景定年间(1260-1264)参与杨缵、张枢等组织的临安吟社,互相唱和,在景定四年(1263)创作了著名的“西湖十咏”。宋恭宗德祐时(1275-1276)为沿海制置参议官。宋帝昺祥兴元年(1278)被仇家告发“约苏刘义谋复宋”,遭围捕,被同官袁洪救出。当时事件的全过程在袁桷《先大夫行述》一文中有详细记载。出狱后陈允平闭门不出,扁其所居山中楼曰“万叠云”。入元后,应征北上元大都,后不受管,放还。北上、南归的具体时间均不详。尚未南归之时,好友周密和王沂孙各有[高阳台]词怀之。陈允平没有参加《乐府补题》的唱和,南归后也没有再和故友来往,隐居山中而卒。卒后,好友张炎有[解连环]词悼之。

推荐古诗: 九日蓝田崔氏庄燕子来舟中作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望江南(多少恨)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咏鹅春日上方即事过香积寺小桃红(画堂春暖绣帏重)

推荐诗句: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飞熊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巴高望上  指与社会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结交或联姻。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比物此志  比物:比类,比喻;志:心意。指用事物行为来寄托、表达自己的心意。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碧海青天  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 屏声息气  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形容恭敬畏惧的神态。
  • 秉笔直书  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 不毛之地  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 不约而同  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 不值一顾  顾:看。不值得一看。形容瞧不起某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