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桓公七年翻译

桓公七年翻译

查看桓公七年全诗

  七年春季,穀伯绥、邓侯吾离来鲁国朝见。《春秋》记载他们的名字,是由于轻视他们。

  夏季,盟邑、向邑向郑国求和,不久又背叛郑国。

  秋季,郑军、齐军、卫军攻打盟邑、向邑。周桓王把盟邑、向邑的百姓迁到郏地。

  冬季,曲沃伯诱骗晋国小子侯,把他杀死了。

推荐古诗: 浪淘沙(海底飞尘终有日)缭绫琵琶行并序赤壁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戏笔(野菊荒苔各铸钱)小桃红(画堂春暖绣帏重)赞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肙烟眉)

推荐诗句: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百年不遇  一百年也碰不到一次。形容很少见到过或少有的机会。
  • 败德辱行  败坏道德和操守。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博而寡要  学识丰富,但不得要领。
  • 博闻辩言  博:多。闻:传闻。辩言:巧言。形容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言论。
  • 博古通今  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 捕风捉影  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 不得要领  要:古“腰”字;领:衣领。要领:比喻关键。抓不住要领或关键。
  • 不甘寂寞  形容不甘心被冷落或急于想参与某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