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春季,齐僖公准备要宋、卫两国和郑国讲和,已经有了结盟的日期。宋殇公用财币向卫国请求,希望先行见面。卫宣公同意,所以在犬丘举行非正式会见的仪式。
郑庄公请求免除对泰山的祭祀而祭祀周公,用泰山旁边的祊地交换鲁国。
在许地的土田。三月,郑庄公派遣宛来致送祊地,表示不再祭祀泰山了。夏季,虢公忌父开始在成周做卿士。四月初六日,郑公子忽到陈国迎娶妻子妫氏,十三日,带着妫氏回来。
十六日,进入郑国,陈鍼子送妫氏到郑国。他们先结婚而后告祭祖庙。鍼子说:“这不能算夫妇,欺骗了他的祖先,这不合于礼,怎么能够使子孙繁衍兴旺呢?”
齐国人终于让宋、卫两国和郑国讲和。秋季,在温地会见,在瓦屋结盟,
丢弃东门这一役的旧怨,这是合于礼的。八月某一天,郑庄公带着齐国人朝觐周桓王,这是合于礼的。隐公和莒子在浮来结盟,以达成对纪国的友好。冬季,齐僖公派人来报告宋、卫、郑三国讲和的事。隐公派众仲回答说:
“君王使三国舍弃相互仇敌的图谋,安定他们的百姓,这都是君王的恩惠。寡君听到了,岂敢不承受君王的高明的好行动!”
无骇去世,羽父为他请求谥号和族氏。隐公向众仲询问关于族氏的事。众仲回答说:“天子建立有德之人以做诸侯,根据他的生地而赐姓,分封土地而又赐给他族氏。诸侯以字作为谥号,他的后人又以这作为族氏。先代做官而世代有功绩,就可以用官名作为族氏。也有以封邑为族氏的。”隐公命令以无骇的字作为族氏,就是展氏。
推荐古诗:
垂钓、
后宫词、
宿江边阁、
难念的经、
留别王维、
古薄命妾、
送梓州李使君、
点绛唇(寂寞深闺)、
殢人娇(玉瘦香浓)、
蝶恋花(灯火钱塘三五夜)
推荐诗句: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
柳絮风轻,梨花雨细、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无禁忌 百:所有的,不论什么;禁忌:忌讳。什么都不忌讳。
- 拜倒辕门 辕门:将帅行辕或军营的大门。形容对别人佩服之至,自愿认输。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班荆道故 班:铺开;道:叙说。用荆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坐下来谈谈别后的情况。
- 班师回朝 班:调回。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
- 髀里肉生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 并驾齐驱 并驾:几匹马并排拉着一辆车;齐驱:一齐快跑。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
- 博硕肥腯 博硕:形状大;腯:音‘途’,肥壮。指六畜肥壮。
- 补阙拾遗 阙:通“缺”,缺失。拾遗:补录遗漏。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
- 不茶不饭 不思饮食。形容心事重重。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