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言行集。相传是后人为晏婴所撰,眼下一般认为是后人集其言行轶事而编成。书名始见于《史记·管晏列传》。《汉书·艺文志》称其《晏子》,列在儒家类。
《晏子春秋》是记述春秋末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著作。 分内篇、外篇两部分,内篇分谏上、谏下、问上、问下、人上、杂下六篇,外篇分上、下二篇。谏上、谏下立要记叙晏婴劝谏齐君的言行,问上、问下主要记叙君臣之间、卿士之间以及外交活动中的问答,杂上、杂下主要记叙晏婴其他各种各样的事件。外篇两篇内容较为驳杂,与内篇六篇相通而又相别。各篇之间的内容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互有联系,个别的还有互相矛盾之处。
《晏子春秋》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内、外篇。主要记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轶事等。语言简练,情节生动,生动呈现出了晏婴形象,具有较高的答辩性。书中寓言多以晏子为中心人物,情节完整,主题集中,讽喻性强,对后人做人处事及外交口才方面有较大的影响与启迪。其中,《晏子使楚》被改编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文11课,文言文版《晏子使楚》被编入苏教版与长春版教材中,《橘逾淮为枳》编入沪教版。
推荐古诗:
村居苦寒、
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二)、
润州二首(其一)、
望江梅(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送杜十四之江南、
题义公禅房、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永遇乐(落日熔金)、
希望(我从山中来)、
哨遍(为米折腰)
推荐诗句: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日见鬼 大白天看见鬼。指工部四曹无事可做,非常清闲。后泛指事情离奇古怪或无中生有。
- 百川归海 川:江河。许多江河流入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
- 备多力分 防备的地方多了,力量就会分散。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堪言状 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 布被瓦器 布缝的被子,瓦制的器皿。形容生活检朴。
- 百舍重趼 百里一舍,足底老皮上又生出硬皮。形容长途奔走,十分辛劳。亦作“百舍重茧”。
- 泛萍浮梗 浮动在水面的萍草和树根。比喻踪迹漂泊不定。